據澎湃新聞報道,安徽銅陵市政府信息公開網存在泄露居民個人信息的情況,包括姓名、聯系電話甚至詳細的身份證號碼等信息均完整出現在網站上,隨時可公開查閱。而在合肥市政府信息公開網,甚至可以查看受助居民的病情。
媒體報道后,有關部門高度重視。安徽省政府辦公廳發布通知,要求在全省范圍內迅速開展涉及個人隱私的政府信息排查工作。
網絡給予我們便利,也帶來風險,個人隱私的泄露,就是一個大問題。在注冊各大網站、軟件時,網民們不得不提供詳盡的個人信息。早有媒體指出,轉買轉賣個人信息已成了一筆利潤可觀的“生意”。在日常生活中頻繁接到廣告、推銷等騷擾電話,證明我們已然深受其害。
按理說,樹立隱私保護意識、建設隱私保護機制,應該從官方做起。然而,此次事件卻讓我們大跌眼鏡。政務網站“光明正大”地暴露百姓的個人信息,負面影響可想而知。
這種錯誤何以頻頻出現?與某些別有用心的商業網站不同,政務網站從居民個人信息中獲利的可能性比較小。工作人員保護公民隱私的意識薄弱,可能才是重要原因。低保也好,病情也罷,相信沒有居民愿意將這些涉及個人隱私的信息昭告天下(當然,按規定需要公示的除外)。一些工作人員只顧完成任務,就顧不上考慮到服務對象的內心感受,實屬不該。
根據《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第十四條規定,“行政機關不得公開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個人隱私的政府信息。”經權利人同意公開或者行政機關認為不公開可能對公共利益造成重大影響的涉及商業秘密、個人隱私的政府信息,可以予以公開。然而,在政務網站公開信息的過程中,權利人顯然沒有在事先被告知情況,更談不上溝通。由此可見,政務網站公開信息的工作流程存在漏洞。
合肥市政府方面負責信息公開的工作人員表示,按照要求,信息在發布前都是要進行審查的。然而,信息泄露的事實已經證明,應該進行的審查成了擺設。而且,不僅發布過程中出現疏漏,信息發布后亦無人監管。若非網友爆料,政務網站是否能自糾錯誤、亡羊補牢?既然有審查機制,更應付諸實踐,不讓其成為一紙空文。
有工作人員表示,居民個人信息被公開的情況目前已經進入排查階段,如果發現存在被公開的情況,相關部門會做一個更正處理。可以相信,失誤是能被改正的。但我想,在政務網站相關日常工作中,樹立保護個人隱私的意識,完善相關規章制度的制定,建立嚴格的監管機制、流程,恐怕是今后更為重要的任務。
既然在網絡世界中保護個人隱私,已成全社會的共識,政務網站更應以身作則,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不然,別說過不了相關規定與公眾輿論這一關,在監督某些將網絡當作法外之地的黑心網站時,底氣從何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