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比特幣由于其匿名性、去中心化等特性,成為了洗錢、非法交易、逃避外匯管制的重要工具。比特幣不需要信用卡和銀行賬戶信息,不法分子可以避開監管機構,也無法通過傳統的資金交易記錄來追查資金來源與去向,這使得傳統監管手段失靈。
7月27日,比特幣平臺BTC-e合伙人亞歷山大·維尼克因幫助洗錢獲利被捕。BTC-e成立于2011年,是世界上最大的數字資產交易平臺之一。調查顯示,BTC-e在運營過程中充值的比特幣價值超過40億美元。BTC-e平臺不要求用戶進行身份驗證,這使得犯罪分子利用這個平臺進行匿名交易并掩蓋資金來源,該平臺也缺乏任何反洗錢相關流程,這就為犯罪分子客戶群創造了機會。
當前,比特幣等成為了暗網黑市交易的“寵兒”。暗網是一類經過加密的網站,普通用戶無法訪問,只有通過匿名代理工具才能訪問。暗網中充斥著軍火、毒品等非法交易,是違法犯罪甚至恐怖活動的溫床。
近日,國際執法部門在一起全球網絡犯罪聯合調查中,打掉了名為“阿爾法灣”和“漢薩”的兩個被稱為“暗網”的非法網上黑市,每月在這兩個網上黑市交易的毒品、淫穢物品及武器價值數千萬美元。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犯罪分子在暗網每年所獲得利潤約有1億美元。
暗網層出不窮,但比特幣卻使得非法交易更容易。當前,美日韓等國已經把比特幣納入監管。我國也對國內多家比特幣交易平臺進行了檢查,并要求相關平臺:不得違規從事融資融幣等金融業務;不得參與洗錢活動;不得違反國家有關反洗錢、外匯管理和支付結算等金融法律法規;不得違反國家稅收和工商廣告管理等法律規定等。
業內專家呼吁,在監管機構不斷提升監管技術與手段、強化對比特幣的監管的同時,當前各類相關交易平臺更應主動擔起責任,保障國家金融秩序的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