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沒有設置“加密分享”,或許是因為“大意”。可如果“大意”是普遍現象,有關網盤就該從自身設置方面盡力避免類似問題。
據新京報報道,7月18日,有微信公眾號發文稱,在百度網盤看到大量私人信息,甚至包括企事業單位內部通訊錄,網友驚呼“被裸奔”。記者調查發現,百度網盤雖不自帶搜索功能,但通過第三方網盤搜索引擎可查詢到百度網盤用戶的大量照片、通訊錄,甚至不乏政府、高校及公司內部文件等隱私內容。
百度網盤在官方微博回應稱,將采取更多技術手段保護用戶隱私,同時希望用戶設置“加密分享”。這項設置,在用戶分享資料的時候,能自動“提醒”。應該說,百度網盤從程序上說也算是負到了“提醒”責任。關鍵問題在于,這項“提醒”是否到位。用戶沒有設置“加密分享”,或許是因為“大意”。可如果“大意”的不是個例,而是個較普遍的現象,涉事網盤技術方就該從自身設置方面盡力避免類似問題。
從網友提供的方法中可知,用戶創建“私密鏈接”比創建“公開鏈接”麻煩,因為它有個設置密碼的過程,所以很多人懶得去設置。其實從用戶安全的角度考慮,服務商不妨把用戶所有想分享的資料都默認為“私密鏈接”,不設置密碼分享不了。而如果確有公開分享的需要,再提供另外的“取消密碼”的操作,如此操作肯定要安全許多。
百度網盤有提醒的責任,也有盡力保護用戶信息安全的責任,但用戶自己也應該加強信息保護的意識。很多時候,隱私信息之所以被泄露出去,一是個人對自身信息的安全性過分大意,二是在信息保護方面缺乏基本常識。
比如,這次媒體報道的,在網絡上能輕易搜索到的百度網盤上“總裁專修班”“某實驗中學通訊錄”“某銀行通訊錄”等,都是屬于集體性名錄信息。某些信息保護意識不強的個人,把這樣的集體名單保存到自己的私人網盤,沒有加密就分享出去了。我們一講到信息保護,就會自然想到“自我保護”,但也應該有意識地保護他人的信息。
上傳班級聯系方式至所有人都能看見的網絡平臺,又沒辦法確保信息安全,無疑是間接幫了那些圖謀不軌的不法分子。所以對個人而言,將自己或他人信息上傳至公共網絡平臺,也要慎之又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