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公安部網站消息,為有效遏制網絡詐騙等多發性違法犯罪活動,保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公安部網絡安全保衛局組織全國公安機關網安部門,即日起至今年9月,集中開展涉網絡詐騙等多發性犯罪網絡服務平臺專項整治。(人民網)
近年來,網絡詐騙、網絡盜竊等違法犯罪頻發,不法分子通過一些違法違規網絡服務平臺,傳播獲取釣魚木馬、個人真實身份和賬號信息,利用網絡改號電話、短信群發器等大肆實施網絡詐騙等違法犯罪活動,嚴重危害人民群眾合法權益。
近日,就有成都市民吳女士抱怨買房后遭裝修電話轟炸騷擾,引起了百萬讀者的共鳴。信息是咋泄露的?房管局說不是我干的;吳女士向警方報案,警察稱“沒辦法管”;一次買房,個人信息終身被轉賣,這事到底歸哪個部門管?又如,央視曝光的網上銀行卡信息買賣黑市:5分鐘可買到上千卡號、身份證等信息,甚至還有密碼!故而產生了卡在身上,錢卻被轉走了,5萬存款只剩300元等系列悲慘狀況。
究其原因,政府安全意識薄弱是事件發生的主因。在互聯網時代,網絡安全顯得尤為重要。而面對頻發的網絡詐騙、盜取事件,依然存在部門推諉、相互推脫的現象;如今的網絡環境紛繁復雜、危險重重,亦缺乏政府的有效監管與整頓。實則說明,如今的網絡亟需一個長效機制來保障。個人安全意識薄弱是事件發生的誘因。面對網絡詐騙手段的“日新月異”,大部分年輕人通過互聯網等多渠道更新、獲取信息的速度快,能較快把握騙子們的“招數”“套路”,但對于廣大老年人、家庭婦女、普通農民等群體來說,日常接觸范圍較小,安全意識較為薄弱,“上當”的幾率則大大增加。
習近平總書記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強調,應對日益突出的網絡安全威脅和風險,我們務必要加快構建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障體系,全天候全方位感知網絡安全態勢,增強網絡安全防御能力和威懾能力。同時,要加快網絡立法進程,完善依法監管措施,化解網絡風險。
可見,面對復雜嚴峻的網絡安全形勢,除了要樹立正確的網絡安全觀念外,更重要的還是不斷完善網絡立法進程,提升網絡防御技術。
當前是網絡時代,也是大數據時代,互聯網發展使得個人信息泄露從概率到規模到速度都成千上萬倍地放大。今后,只有扎進制度的“籬笆”,同時加強個人防范意識和技術防護,才能堵住信息泄露的“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