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發生的幾起網絡詐騙致死案件引起全社會公憤。網絡犯罪嚴重損害社會公共利益和民眾利益。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張堅認為,網絡犯罪的特點可以概括為案件總量大、增幅大、損害大,涉及種類多、罪名多、不特定受害人多,集團化、產業化、跨區域化,立案難、取證難、審理難。
張堅代表介紹,網絡安全法將于今年6月1日起施行。刑法修正案(九)對網絡犯罪的內容予以修訂和補充,增設了利用信息網絡實施違法活動罪、幫助他人利用信息網絡實施違法活動罪等罪名。針對電信詐騙等行為,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聯合制定《關于辦理電信網絡詐騙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積極開展專項行動。
令張堅代表憂慮的是,網絡犯罪高發態勢仍未得到根本遏制,打擊網絡犯罪工作還存在薄弱環節,比如群眾網絡安全意識還較為薄弱,防范意識、個人信息保護意識有待增強;行業協作、部門聯動還有很大提升空間,少數互聯網企業在數據開放、信息共享方面存在部門利益、行業利益、本位思想;對網絡犯罪的打擊,輕刑化趨勢較為明顯,這與群眾的期待不相適應。針對這一現狀,張堅代表指出,對于公眾來說,要增強社會公眾防范網絡犯罪的意識和能力,不給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機。對于公安司法機關來說,要提高針對網絡犯罪的執法辦案能力,完善法院、檢察院、公安與工信、銀行金融等部門的協作機制,形成網絡犯罪的防治合力。特別要組建一支應對網絡犯罪的專業化執法隊伍、司法隊伍,依法運用刑罰手段懲治網絡犯罪,對影響重大、涉及面廣的網絡犯罪行為,堅持快審嚴判,提升辦案效率,回應社會關切。
張堅代表強調,互聯網企業在治理網絡犯罪中負有義不容辭的責任。要通過建立健全企業內部監管制度,落實必要安全保護技術措施,積極構筑起網絡安全防范體系,從根源上剪斷網絡犯罪背后的利益鏈條和技術通道。還要綜合運用互聯網企業掌握的數據資源,加強大數據挖掘分析,更好感知網絡安全態勢和網絡犯罪動向,做好風險防范。特別要依法加強對大數據的管理,促使互聯網企業嚴密舉措、重視數據安全,確保不出現問題。
張堅代表同時指出,強化網絡犯罪治理離不開國際合作。積極倡導和參與構建應對網絡犯罪行為的國際法律框架,推動建立網絡犯罪國際治理秩序以及建立網絡犯罪國家間信息交流機制,共同打擊網絡犯罪勢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