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日益嚴峻的網絡安全形勢,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2016年12月27日發布了《國家網絡空間安全戰略》(以下簡稱《戰略》),明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國家網絡空間安全工作的戰略任務是堅定捍衛網絡空間主權、堅決維護國家安全、保護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加強網絡文化建設、打擊網絡恐怖和違法犯罪、完善網絡治理體系、夯實網絡安全基礎、提升網絡空間防護能力、強化網絡空間國際合作等九個方面。圍繞相關問題,記者采訪了專家學者。
豐富網絡空間安全內涵
在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開幕式上,習近平主席闡述了關于推進全球互聯網治理體系變革的“四項原則”和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五點主張”。在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研究員陳曉晨看來,網絡空間已經成為全球治理的“新疆域”。近年來,中國積極參與全球治理、塑造國際規則,尤其是加大了對網絡、極地、深海、外空等新興領域規則制定的參與。
“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是我國在網絡空間安全方面提出的世界性主張。”中國社會科學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書長姜奇平表示,“四項原則”、“五點主張”體現了人類對于和平、安全、開放、合作、有序的共同意愿,具有強大的包容性;同時,對于加強中國的網絡安全工作,維護國家網絡空間主權,實現安全發展利益,建設世界一流的網絡強國,具有極強的指導意義。
復旦大學網絡空間治理研究中心副主任沈逸認為,中國網絡空間安全的世界性意義,一方面體現在中國所面臨的網絡空間安全方面的挑戰具有世界性意義。中國網絡空間安全所面臨的挑戰是全面的,跨越了傳統國家安全的議題領域,沒有傳統意義上的國內和國際之分,也很難聚焦于某一個單一領域。另一方面體現在中國豐富了網絡空間安全的內涵。與其他國家已有的網絡空間安全戰略相比較,中國所提出的網絡空間安全戰略的內涵是最豐富、最全面的。
“中國的網絡空間安全戰略提供了一個負責任的大國應對網絡空間安全問題的模板。”沈逸表示,中國的國家網絡空間安全戰略如果能夠得到有效復制或者推廣,那么會形成各國為建設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而共同努力的局面,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的國家網絡空間安全戰略具有非常顯著的世界性意義。
緊緊圍繞發展安全兩件大事
2016年7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綱要》;11月7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表決通過了《網絡安全法》;12月27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發布《國家網絡空間安全戰略》。為保障網絡安全,國家重拳頻出。
姜奇平表示,在我國,網絡空間安全處于特殊重要位置。首先,把網絡安全置于頂層加以重視。其次,強調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實現建設網絡強國的戰略目標。將安全與發展當作核心利益,像維護國家主權那樣加以維護,體現出獨立自主發展的堅強意志。最后,強調統籌發展安全兩件大事,體現出推進網信事業的中國特色。
沈逸將我國網絡空間安全的發展現狀總結為“大步邁進、彎道超車、后發先至”。他認為,我國在短時間內基本上從制度和法規層面形成了一個比較完整的框架,目前已經趕上并且超過了大多數發達國家。當前,我國網絡空間安全具有以下幾個特點:從國際上看,我國處在轉型的十字路口。網絡空間正在變成大國戰略博弈的疆域,中國在這方面面臨比較嚴峻的挑戰,還需要進一步完善在網絡空間開展大國博弈的能力。從國內看,我國經歷了從過往“九龍治水”向有效組織和協調轉型的過程。同時,在產業和技術方面還面臨觀念和產業形態升級換代的艱巨任務。
《國家網絡空間安全戰略》亮點多
《戰略》是我國首次發布的關于網絡空間安全戰略,闡明了中國關于網絡空間發展和安全的重大立場和主張,明確了戰略方針和主要任務,是指導國家網絡安全工作的綱領性文件。
姜奇平認為,《戰略》主要有三大亮點,一是關于網絡空間的國際秩序主張,具有公正、互利的特色,有很強的包容性,會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理解與支持;二是《戰略》所體現的總體國家安全觀,包含著廣義的安全概念,將政治安全、經濟安全、文化安全、社會安全、國防安全納入廣義的安全范圍內;三是安全與發展結合,統籌發展安全兩件大事。
“《戰略》最大的亮點是構建了一個完整的體系。”沈逸表示,它辯證地闡釋了安全和發展的關系問題。以安全保發展,以發展促安全。安全是發展的前提,任何以犧牲安全為代價的發展都難以持續;發展是安全的基礎,不發展是最大的不安全。如果能夠真正透徹地理解發展和安全之間的辯證關系,那么我們可以少走很多彎路。
關于今后如何落實好《戰略》,姜奇平認為,需要全方位做好各個方面的工作,包括加強對網絡空間主權和國家安全的維護;保護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加強網絡文化建設;打擊網絡恐怖和違法犯罪;完善網絡治理體系;夯實網絡安全基礎,實施“互聯網+”行動,大力發展網絡經濟;提升網絡空間防護能力并強化網絡空間國際合作。
沈逸表示,相關研究領域的學者應該開展中國特色的國家網絡安全戰略理論體系的建構工作。應當在國際和國內,尤其是國際層面,運用學術化、學理化的語言,向世界介紹和傳播中國的國家網絡空間安全戰略。同時,應當幫助細化和落實相應的指標體系及評估測量的方式方法,確保《戰略》的可執行性和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