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去年一系列行業陣痛之后,安全取代高收益、高利息,成為互金理財用戶的核心關注點。
頗為有趣的是,留存下來的優質互金公司,如今更愿意用“金融科技”代替“互聯網金融”的叫法,名字的簡單改變,其實是對金融本質的重新回歸。無論是線下金融還是互聯網金融,其實并未改變金融的本質。在傳統金融業,風控是生命線,金融科技同樣如此。
在互金2.0階段,安全成為了用戶和平臺的一致追求。
整體收益回歸理性
“你想掙他的利息,他卻吃掉了你的本金”。2015年,很多互金用戶體驗到了割肉剔骨之痛———那些“假冒互金、實則詐騙”的公司,以高達20%甚至30%的畸形高收益、高利息招攬用戶,風火一時,卻在去年倒閉的倒閉,跑路的跑路。
隨著這些“超高收益”的病態平臺退出市場,互金平臺理財產品的收益開始回歸理性,有所下降。
2016年6月,根據對106家P2P平臺的監測顯示,樣本平臺中加權平均年化收益率為9.5%,較去年同期下降3.9個百分點。盡管收益下降,但是相對于同期下滑的銀行利息,金融科技平臺的理財收益依然頗具優勢。
而從用戶端來說,去年持續至今的一系列行業陣痛,已經用血淋淋的教訓教育了投資人。此前,剛剛接觸互金理財平臺的投資人,缺乏風險意識,抵制不住畸形高收益的誘惑。
如今,安全已取代收益率,成為了互金投資人的第一關注點,而成熟的投資理財意識,反過來也促進了行業的優勝劣汰。
怎么判別平臺是否靠譜?
盡管相比于傳統銀行存款,金融科技平臺上的理財產品,在收益率上依然頗有優勢,但是,投資人一定要有雙真金火眼,尋找安全可靠平臺。而尋找安全平臺,其實有一套方法論
首先,平臺應遵循金融規律,追求長期可持續發展。
互聯網講究“唯快不破”和“用戶思維”,產品服務要迅速落地,追求高效、便捷的用戶體驗,而金融是非常嚴肅審慎的事情,對數據的真實性和細致程度有要求,金融的有效性需要時間驗證,追求長期可持續的穩定發展。因此,做金融絕對不能急功近利。
第二,金融風險需要充分的歷史周期來驗證。
通常來說,金融風險的爆發具有滯后性,因此,要判斷一個平臺是否靠譜,必須有足夠長的觀察周期。
線上小額信貸的周期一般在1年~4年左右,需要充分的歷史周期,才能看到資產在不同階段的完整表現。金融科技平臺需要足夠長的時間,深入挖掘目標人群的信用特征,獲取充分的、豐富的、多元化的數據,才能更加高效地獲取優質的用戶,不斷優化產品服務,提升風控水平。
第三,平臺應具備深厚的金融底蘊和強大的風控能力。
優質平臺的風控能力來源于以下幾個層次:
第一層次,精準聚焦用戶,根據不同細分人群特點,尋找到精準的客戶獲取渠道,細分消費領域的鎖定精準人群,把優質的用戶從海量的用戶中篩選出來;第二層次,數據來源多維度,風控經驗豐富,宜信歷經10年,成功服務了數百萬名用戶,為宜人貸提供了非常珍貴的信用數據參考和風控經驗,而宜人貸已經專注在線個人信貸服務超過4年,積累了大量的線上數據和客戶。這種通過時間積累的深厚金融底蘊和引領的風控技術水平是優質平臺的核心競爭力之一。
第四,權威資本市場的背書。
作為第一家在成美國紐交所上市的金融科技公司,自2月底以來,宜人貸的股價已經逆勢翻了兩倍以上。
與A股市場不一樣,在遵守價值投資法則的美國資本市場上,股價和公司價值比較一致的,因此受到美國資本市場的青睞,其實也是對平臺安全性的認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