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副研究員 張明
4月15日是《國家安全法》頒布實施以來的首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網絡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范疇,習近平主席一直高度重視網絡安全,并曾經多次在講話中進行了深入闡述。他強調,網絡和信息安全牽涉到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是我們面臨的新的綜合性挑戰。確保網絡信息傳播秩序和國家安全、社會穩定,已經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現實突出問題。
網絡安全涉及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廣泛領域,直接關乎國家總體安全水平。作為迅速崛起的網絡大國,中國的信息網絡基礎設施和用戶群體量龐大,網絡安全風險源繁多,政府管理任務異常艱巨。為實現網絡強國目標、服務國家總體安全戰略,中國正從戰略布局、制度建設、技術創新、教育培訓等各層面入手,建立“政府主導、多方參與”的網絡安全治理體系。
網絡安全治理是一項系統工作。與傳統安全相比,網絡安全更具多元與跨界特點,這要求其治理模式需破除條塊分割狀態,構建“全政府、全社會”參與的全流程治理體系。
首先,網絡安全具有“跨領域”特性。網絡安全涉及政府管理、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熱點繁雜且轉換迅速,傳統以部門職能劃分管理職責的管理模式要轉向綜合協調的跨部門協作模式。其次,網絡安全具有“跨國界”特性。互聯網開放架構決定了網絡安全問題不受國家疆界的局限,網絡攻擊溯源、跨境司法取證等無不成為國際政治博弈的新焦點。網絡安全治理要協調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既要評估國內網絡政策的國際影響,也要將國際網絡治理的通用做法借鑒到國內政策。第三,網絡安全具有“跨公私”特性。網絡安全涉及國家關鍵基礎設施、企業商業秘密、個人信息等,各方安全訴求有一致性,也存在沖突。網絡安全治理不僅解決國家層面安全問題(如打擊網絡恐怖主義),也要兼顧企業商業利益和個人隱私保護等關切。總之,與網絡安全的復雜特性相適應,網絡安全治理必須突出系統性建設,逐步建立起政府主導,公私合作,全社會參與的管理模式。此治理體系中,政府需要積極發揮組織、指導職能,調動各利益攸關方參與治理的積極性,提升全民網絡安全防范意識,構筑健康的社會網絡安全文化。在政府內部,推行統一領導、多部門參與的全政府型治理機制,其中跨部門協調是關鍵,要確保各方各司其職、溝通配合。
我國網絡安全治理體系建設初見成效。中國政府積極投入網絡安全能力建設,致力于提升網絡安全綜合治理水平,網絡安全治理體系不斷完善。首先,網絡安全戰略定位明確,法制環境日趨成熟。2015年4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提出“總體國家安全觀”,信息安全被列為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體系的重要部分。同年7月1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國家安全法》,明確提出將維護網絡和信息安全作為國家安全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2015年8月5日,《網絡安全法》(草案)結束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階段,進入下一階段的立法程序。其次,組織體系建設不斷完備,部門行動更趨順暢。2013年6月,外交部設立了網絡事務辦公室,負責協調開展有關網絡事務的外交活動。2014年2月27日,隨著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的正式成立,其下設的辦公室(“中央網信辦”)成為國家網絡安全與信息化工作的領導與協調機構。2014、2015年,兩屆“世界互聯網大會”的成功舉辦表明我國政府的網絡管理與協調能力穩步提升,機構調整成果得到體現。第三,重視網絡安全文化建設,提升全社會的網絡安全意識。2014、2015年,中央網信辦、教育部、科技部、工信部、公安部等部門先后組織了兩屆“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幫助公眾增強網絡安全意識,提高網絡安全防護技能,共同維護國家網絡安全。
網絡強國戰略中,網絡安全與信息化乃“一體之兩翼、驅動之雙輪”,網絡安全治理體系建設任重道遠。為此,中國的網絡安全治理體系建設要秉持總體國家安全觀,一方面繼續探索中國特色的網絡安全治理理念,完善制度體系,樹立道路自信;另一方面,保持開放姿態,積極參與國際網絡安全治理進程,共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