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客代號帶著時代的印記。上世紀六十年代加利福尼亞的反文化大潮催生了現代黑客文化。
1973年,伯克利大學的程序員開發了名為伯克利操作系統的分時操作系統,它具有社區記憶(Community Memory)功能,是世界上第一個電子公告板。該項目的重要開拓者是別名為St.Jude(圣猶達)的瓊德·米爾漢,她于2003年去世,生前廣受尊敬。幾年之后,蘇珊·海德利卷入幫派團伙并協助入侵美國數字設備公司(DEC)時使用的假名則是Susy Thunder(蘇西·奔雷)。
天蝎公司(Scorpion)的奧布萊恩曽激動地向媒體描述虛擬現實在身份領域的前景:給你能夠改變自己樣子的機會,同時改變你看待其他人的方式。也許正是虛擬身份的易變性催生了黑客和程序員對昵稱的向往。
下面我們就通過黑客代號,回顧一下9位世界上最為頂尖的黑客大咖。
1. 瓦爾特·奧伯里恩:Scorpion,蝎子
各種文化中都存在起綽號和化名的傳統。黑客瓦爾特·奧伯里恩(Walter O’Brien)對媒體表示,這在他小時候居住的愛爾蘭是很常見的事情。在他對高中霸凌事件作出報復之后,他開始以Scorpion的代號聞名于世,這種生物在被激怒前十分溫馴,忠于所屬的部落。他在13歲時開始入侵ARPANET,并很自然地以Scorpion作為自己的登錄名。這個代號之后成為了他的公司名,根據他的黑客經歷改編的電視劇也使用了該代號。很多黑客的代號都與此相似,來源于年輕時的經歷。
2. 邁克爾·卡爾斯:MAFIABOY,黑手黨男孩
很多黑客的代號可能有點幼稚,我們能夠理解奧伯里恩的案例,畢竟一個人的代號通常是在青少年時期選定的。邁克爾·卡爾斯(Michael Calce)在2000年只有15歲,住在蒙特利爾,并在那時針對著名的雅虎和E-Trade等網站發動了一系列DDoS攻擊。他選擇的代號是MAFIABOY,這對于一個加拿大的青少年而言可能有點太戲劇化,不過此人確實是一個有組織團體的成員。該組織是名為TNT的黑客團伙,當時發動的一系列攻擊也是TNT為了證明實力發起的一系列行動之一。考慮到這個因素,他起的代號似乎也顯得沒那么不靠譜了。
3. 基姆·范弗萊克:Gigabyte,千兆字節
病毒寫手基姆·范弗萊克(Kim Vanvaeck)選擇的昵稱是Gigabyte,這似乎也有些幼稚,聽上去像某個老牌人士為了讓自己顯得高科技而選擇的名字,當然也可能是某個剛開始進行病毒測試的16歲女孩。她的伙伴們顯然覺得這名字不錯,因為一部分被發現的病毒載荷中攜帶了“HECHO EN ADMIRACION A GIGABYE”這樣的字段。范弗萊克對英國Sophos安全公司的雇員格雷漢姆·克魯利(Craham Cluley)發起斗爭,她認為此人傲慢,歧視女性。她于2004年19歲時被捕,之后放棄了編寫病毒。現在她是一位網絡安全專家,還建了一個網站來緬懷過去的歷史,但她在推特上的昵稱仍舊是Gigabyte。
4. 加里·麥金農:SOLO,單干
英國黑客加里·麥金農(Gary McKinnon)用他的昵稱作為名片,但并不只是對他的黑客同行們使用,也給他的目標們看。麥金農突破過多個美國政府和國防機構的系統,他曾在被感染的機器上留下消息稱:“如今美國的外交政策無異于政府支持的恐怖主義。我是SOLO,我會繼續對最高層進行破壞活動。”盡管這聽上去很唬人,麥金農后來則將自己稱為“笨拙的書呆子”,聲稱他多數時候都在到處尋找政府掩蓋UFO和免費能源技術的證據。他至少避免了自己被引渡到美國。
5. 喬治·霍茲:Geohot,神奇小子
有時,其他人使用黑客昵稱是為了展示自己了解黑客文化。拿曾經因寫出第一個iOS越獄工具、對PS3進行反向工程而聞名的喬治·霍茲(George Hotz)舉例,IT世界(ITWorld)等媒體通常在提到他時使用本名。但其它一些媒體在發頭條時經常使用其眾所周知的昵稱Geohot,以表明自己對黑客文化更加在行。
6. 喬納森·詹姆斯:c0mrade,同志
喬納森·詹姆斯(Jonathan James)曾經在青少年時期拿到過美國太空總署電腦的權限,還下載了國際空間站的導航軟件。此人是一個黑客活動分子,這或許能夠解釋他為什么會將c0mrade選作自己的黑客代號。他在2000年作為少年犯在聯邦監獄服刑六個月。但卻是另外一個昵稱導致了悲劇:在2007年初TJX連鎖百貨的黑客入侵事件中,調查人員發現了一個署名為“J.J”的同謀。詹姆斯自殺了,留下了一張字條,表示自己是無罪的,但政府一定會將罪行推到他頭上。詹姆斯的父親似乎對這種說法的真實性不那么肯定。
7. 喬納森·吉列:_why/lucky stiff
在2000年左右,此人被稱為lucky stiff,或者只是_why。他憑借古怪的演示和和迷人的論文成為了各種Ruby大會的頂梁柱。他藏在人群之中:公開拋頭露面,但永遠使用假名,買所有東西時都支付現金。然后在2009年的一天,一個古怪的匿名爆料網站透露他是一位來自猶他州的程序員和獨立搖滾音樂人,名字是喬納森·吉列(Jonathan Gillette)。此事件導致了_why進行“信息自殺”,他將自己的全部身份信息從互聯網上抹掉了,包括他的開源代碼。之后,他通過中間人告訴世界,他沒問題,但想要一個人呆著。
8. 未知:Satoshi Nakamoto,中本聰
比特幣使用者所知道的唯一關于比特幣創始人的信息就是他的名字: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大多數人認為它只是個假名或者昵稱,很多人懷疑到底是不是真的存在這樣一個人,他們猜測這個名字是不是創造比特幣的一個小組的代稱。然而去年,新聞周刊(Newsweek)作出了大膽的報道:中本聰實際上是就是一個叫做中本聰的人,他是居住在南加州的日籍工程師,全名為多里安·中本聰(Dorian Satoshi Nakamoto)。盡管在一次疑云重重的采訪中,此人看上去承認了自己就是神秘的中本聰,但他最終還是否認曾有參與比特幣設計。中本聰本人在銷聲匿跡很多年之后也重新出面證實媒體所指并非其人。謎題仍在。
9. 史蒂夫·沃茲尼亞克:Rocky Clark
使用昵稱或者化名的最大動機是保護隱私,讓人們不知道你是誰,從結果上講效果也很出色。以科技傳奇史蒂夫·沃茲尼亞克(Steve Wozniak)為例:根據他回憶,他在本想離開伯克利闖蕩一年的期間賺了一些錢,同時成了蘋果的聯合創始人。十年后,他回到學校,獲得了工程學位,使用的完全是假名Rocky Clark。令人驚訝的是,幾乎沒什么人注意到。文憑發給的是Clark,但畢業典禮上演講的卻是沃茲尼亞克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