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關談判中的電報泄密
在洋務運動時期,政府逐步用有線電報取代驛站來傳遞信息,那時候已經采用密碼來發電報,信息傳遞和決策效率大幅提升。1894年6月22日,由于清楚中方的電報密碼機制,日方通過給中方使館送來一份異乎尋常的長篇幅中文版外交照會,因為往來密電同樣也只能送交日本電報局拍發,中國使館的譯電員將照會譯成密碼電報后,送交日本電報局拍發,電報局照例會抄錄一份副本。這樣,日本人只要拿出中文照會底稿,與密碼電報略加比對,中國使館的密碼便全被破譯了。所以,在戰爭過程中,日本掌握了中國使館與國內的全部密電,并從中截獲了大量軍事情報,值得一提的是,中方在整個甲午戰爭過程中居然一直沒有修改密碼。
1895年3月19日,李鴻章等到達日本馬關開始談判。因為李鴻章對日談判的所有想法及行動,也只能通過當地日本電報局向北京拍發密電,經總理衙門向光緒帝請旨,光緒帝再回電報。但由于中方的電報密碼此時已經被日方掌握了,而中方毫不知情,中方在明,日方在暗,使得日方從中方君臣間的電報往來很早獲得了中方的底牌,李鴻章的被動可想而知,日方內心輕松的獲取了談判利益最大化——簽署了使中國損失慘重的馬關條約。
可以說,通信泄密,極大的加劇了清朝末年中國數十年的國運衰落。
現代政企通信工具安全的重要性
互聯網、大數據,給大家的生活帶來很多便利。通過互聯網的通信工具,例如常用的即時聊天工具和移動互聯網通信工具,極大的提升了人們的溝通效率,原來需要幾天才能進行完成的溝通,現在馬上就可以高效完成。這些工具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的確是極大提高了溝通的便利性。
時代變化,但通信對安全的需求本質沒有變。試問,這些互聯網通信工具,如果用于政府和企業的生產運營,夠安全嗎?
答案是否定的。用于日常生活溝通的通信工具,與政府與企業運營的要求是完全不一樣的!即使有簡單的加密措施,對于政府級別或企業級別的通信加密措施相比,也是屬于容易破解的。例如,網上廣泛流傳著輕松破解某聊天軟件的手機聊天記錄數據庫的經驗。而這些聊天紀錄,很可能就是一些非常機密的信息!但問題是,很多人并未意識到其中的重大安全隱患。
這種后果,對于政府的信息安全自不必強調,即使對于企業,商場如戰場,如若泄露出去,其商業后果也是非常嚴重的。
政府機構與企業應該如何選擇安全的通信工具?
政府機關與企業,在選擇通信工具的時候,最關鍵還是要把握住“安全”和“自主可控”兩點。
安全:不止是語音、消息、視頻通信過程的真正端到端通信鏈路安全,還包括通信工具客戶側存放各類敏感信息的安全。
自主可控:通信記錄,最終都會在服務器有記錄,這個服務器理所應當在客戶自己可控(特別是物理安全)的數據中心里,并且客戶能夠對業務及管理平臺本身的高強度安全可控。
華為公司作為一家高度重視信息安全的高科技公司,在自身的全球17萬員工的通信工具建設中,采用了華為eSpaceUC產品,具備端到端的通信安全措施保障,其核心產品還通過了公安部安全專用產品認證。
eSpaceUC確保華為用戶無論使用PC客戶端、手機客戶端、平板客戶端,無論是通訊錄、即時消息還是多媒體通話,都符合客戶安全和自主可控的標準:
l服務器部署在客戶自主可控的數據中心里
l客戶端存放的敏感信息,采用不可逆的高強度加密算法,確保不被破解!
l通信過程中采用高強度的非對稱算法協商并進行高強度加密,確保每次加密的密鑰都是動態協商的不同的高強度密鑰。這樣,不懷好意者根本無法通過截獲上次的通信內容從而破解出通信密鑰。
l對于自身已建設CA證書體系的客戶,可以把eSpaceUC里的CA證書更換為自己的CA證書,進一步確保安全自主可控!
無論是政府機關還是企業,都可以從eSpaceUC作為內部通信工具獲得安全保障,保護自己的內部溝通信息不泄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