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記者從濟南熱力集團獲悉,今冬濟鋼片區的睿冠能源站將全面投入運行。作為省城新能源供暖典型代表的睿冠能源站,在國內首次采用十種新能源方式為多能互補,今冬將為濟鋼片區約86萬平方米面積提供優質熱源。
告別章丘余熱今年用上新能源
“這幾天家里已經熱乎起來了,今年我們這會用新能源供暖,感覺挺新鮮。”12日,家住濟鋼新村老區36號樓的駱女士說,她2004年搬來,之前小區供暖是靠煉鋼產生的工業余熱及高爐煤氣等供熱。不過,就算暖氣放水后,家里溫度也不理想。
2017年,濟鋼搬遷,該片區300余萬平方米面積的供熱任務由濟南熱力集團接管。“去年,我們用的章丘余熱,家里溫度還不錯,挺期待今年的供暖效果。”
記者了解到,今年濟南熱力集團建設的睿冠能源站將全面投入運行,該能源站是國內首次采用十種新能源方式多能互補。今冬將為濟鋼片區約86萬平方米面積提供優質熱源。除了熱源更加有保障,還可以實現低排放。
濟南熱力相關負責人介紹,睿冠能源站搭載了10套系統,其中9套為供熱系統,包括燃氣熱水鍋爐供熱系統、原生水污水源熱泵系統、空氣源熱泵低溫相變蓄熱系統、高壓電極鍋爐蓄熱系統、熔鹽蓄熱系統、章丘余熱長輸管網供熱系統、中深層地熱井供暖系統、冷水相變蓄熱系統、發熱電纜系統。1套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負責為上述供熱系統提供能源支持。
“多能互補是目前國內在集中供熱或供暖領域的一種發展趨勢。目前,在一定的供熱區域內,至多有三到四種供熱系統,供熱的面積也不過十多萬平方米。但睿冠能源站投用后,將有10種能源系統來保障86萬平方米的供熱面積,在國內是首次嘗試,國際上也是鮮見的。”該負責人強調。
新能源供暖占四成環保高效成本略高
事實上,除了傳統的燃煤供暖,空氣、污水、熔巖、地熱等都能用來供暖。這些新能源供暖方式正在逐漸走進省城各小區。“今冬濟南市集中供熱面積將達到1.9億平方米,其中城區集中供熱面積達到1.55億平方米,工業余熱、天然氣、電能等清潔能源供熱占比超過40%。”濟南市公用事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近幾年,傳統熱企也在發力新能源供暖。據了解,2013至2018年,濟南熱電共建設新能源供熱項目31項。今年華潤興隆F2、F4片區,金色悅城、榮盛花語馨苑等小區將采用新能源方式供暖。
“目前余熱利用技術已承擔起公司75%的供熱任務。”濟南熱力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借助地熱、分布式能源等供熱新技術,利用空氣源、低谷電蓄熱鍋爐、污水源、光伏發電等多種電能供熱方式,成功解決了高墻王小區、林景山莊等城市供熱孤島難題。
另外,濟南能源公司主要采用以污水源熱泵、地源熱泵、空氣源熱泵與燃氣鍋爐調峰聯合供熱的模式,其中包括濟南國際機場、凈化二廠等既有項目,還有山大千佛山、趵突泉校區等本年度新增項目。
新能源供暖有何優勢?“與傳統供暖相比,熱值上去了,排放降低了,這是優勢。但是如果使用單一新能源供熱必須有充足的保障。比如燃氣鍋爐,如果沒有充足的氣源,就可能存在氣荒的問題,依靠單一的能源供熱也會存在供熱效果不理想等情況。”一位熱企工作人員表示。
除此之外,使用新能源供暖熱企的成本會高一些,主要體現在能源設備的投資成本和水、電、燃氣等消耗的運行成本上,有的甚至比傳統燃煤高出一倍以上。不過,目前這高出的費用全部由熱企承擔。
相關鏈接
“取熱不取水”2500米地巖熱可供熱
目前新建的睿冠能源站已經全面投入到運行調試狀態,其搭載了10套系統。
燃氣熱水鍋爐供暖系統:供熱面積25萬平方米,采用了六臺進口卡吉斯燃氣熱水鍋爐,使用水為介質,利用天然氣作為輸入能源。原生污水源熱泵冷暖聯供系統:不僅可以供暖,還可以實現夏季制冷,為周邊居民單位提供冷源。無干擾地巖熱供暖系統:為山東省內首套,完井深度2500米,井底溫度成孔后實測溫度53.54℃,在鉆孔中安裝密閉巖層換熱器,真正做到“取熱不取水”。
冷水相變冷暖聯供系統:制熱量為360千瓦,供熱面積約8000平方米,制冷量525千瓦,供冷面積約5000平方米。低谷電蓄熱高壓電極鍋爐供暖系統:配置有4臺制熱量為8兆瓦的電極式熱水鍋爐,另配有5臺357立方米的高溫蓄熱罐。
空氣源熱泵+中低溫相變蓄熱設備供暖系統:通過直供和蓄能方式使用94臺特靈空氣源熱泵,低溫相變蓄熱材料,實現10萬平方米居民供暖。熔鹽蓄熱系統:為全國首創,真正實現了清潔供暖新方式的探索,本項目采用三元熔鹽作為儲能介質的蓄熱設備,利用夜間8小時谷電蓄熱方式,實現2萬平米小區24小時不間斷供暖。
發熱電纜儲熱供能系統:供熱面積400平方米,利用夜間8個小時低谷電產生的熱量基本上可以滿足客服大廳每天的熱負荷需求,比傳統電采暖費用降低35%以上。章丘電廠余熱利用供暖系統:為保證睿冠能源站各新能源系統供熱安全性,自工業北路引進一條直徑400毫米高溫管道進入能源站,供熱面積可達80萬平方米,作為新能源供熱補充熱源、調峰及應急情況下開啟。
光伏發電系統:建設位置位于睿冠能源站屋頂,占地面積1000平方米左右,可滿足能源站內日常照明及辦公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