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為環球旅訊特約評論員高視。高視先生為上海匯聯皆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現任總裁兼CEO。曾任職微軟公司,出任首位系統方案專家,擁有超過18年的軟件行業經驗,對互聯網行業及旅游行業有著豐富的經驗以及深刻的洞察力。
2014年就要過去了,而智慧旅游才剛剛開始。
不管是互聯網改變了用戶的旅游方式,還是旅游方式的變化帶動了服務模式的改變,“智慧旅游”都是一種“跨界”,橫跨了互聯網與旅游兩大行業。但實際上,絕大多數搞互聯網的人不懂旅游,搞旅游的人也不懂互聯網,特別對于傳統旅游從業者來講,一提到“智慧旅游”的概念,更是云里霧里。
所以關于“智慧旅游”高大上的口號喊完了,或許我們應該關注如何接地氣的問題了。也就是拋開了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這些新興名詞,我們該用什么來定義“智慧旅游”?筆者認為,旅游的智慧化應該是更方便高效的可進入性,更人性化的服務以及更高品質的游客體驗。
規劃先行
“智慧”在中國古代哲學中由來已久,孫子兵法中講究“上兵伐謀”,“謀”也就是智慧。智慧旅游建設也一樣,在旅游資源相差不多的情況下,就看哪個景區更有“謀”了,那么這個“謀”一定是區域與景點的前期規劃。而旅游規劃是一項長期、復雜而龐大的工程,涉及范圍非常廣泛,需要因地制宜根據區域的現實情況制定相應的建設規劃,并且輔以互聯網模式創新,為后續游客的互動體驗做好前期的基礎規劃。
另外交通規劃也是旅游業發展至關重要的一點。例如周邊游非常發達的江浙滬地區,如果車程超過3小時,交通的不便利就會嚴重制約當地旅游的發展。而如果利用新型特色的交通方式,比如房車、游艇、水上飛機等,不僅能縮短交通時間,減徹底解決景區最后3、4個小時的交通狀態,更能成為一種新型的旅游業態與生活方式。
體驗為王
眾所周知,旅游業是典型的體驗式經濟。從游客體驗的吃、住、行、游、購、娛六大要素來看,中國人的旅游方式是以景區為原點延伸的,所以完善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高品質人性化的服務體系都是實現智慧旅游至關重要的元素。因此,對癥下藥必先摸清需求,政府和景區在智慧化發展的道路上不能只關注創新,而要把注意力轉移到如何更好地為游客提供服務。
而智慧旅游的蓬勃發展,也產生了形形色色的基于互聯網技術的服務企業。他們有的為游客提供旅游資訊信息,有的直接提供產品預訂旅游服務,有的分享旅游體驗,還有的提供景區內導航及定位。不管怎樣,智慧旅游服務企業遍地花開,產品好不好看的是需求抓的準不準,而不是不看互聯網技術有多先進。
移動互動
每隔一百年,信息的傳播方式就會發生一次變革。如今,以APP、微博、微信、微官網、微網店等共同形成移動端媒介已經成為人們生活方式變革的新趨勢。
過去的旅游業只要關注游客的游中體驗是否滿意即可,而現在卻必須打通游前、游中及游后三關,實現線上及移動端查詢、預定、支付、導覽及評價各項功能。因此在旅游中的各個環節都必須讓游客滿意,從游前的景區介紹、行程規劃,游中的導航、導覽、導游再到游后的跟蹤服務與反饋等等,任何一項都需要專業的互聯網技術服務,以及相當的資金實力和對于資源配置的熟練把控力。而對于創新性互聯網企業來講,這個機遇將是巨大的,能夠把其中任何一個小的服務做精做好,都將成為智慧旅游行業中重要的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