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高人工智能在智慧城市等大型應用中的研究水平,真正做到平安城市、數字城市、宜居城市等,參考美國DARPA機器人挑戰賽DRC、NIST組織TRECVID等的經驗,有必要組織全國性的智能視頻分析技術評測與競賽,通過公開公平的技術評測來推動智能視頻分析技術及其相關(交叉)學科的發展,并通過比賽鍛煉研究技術人員和研究生的解決問題能力,適應大數據時代對計算機科學人才培養的特殊需求。
在此背景下,2013年3月24日舉辦的“智慧城市中的視頻分析與評測”論壇中特設置了“專題互動”環節。該環節以圓桌論壇的形式:業內專家發表觀點并與場內觀眾互動,對我國智慧城市建設過程中人工智能應用的問題與挑戰進行了探討、分析與求解。
多位業內專家參與了該環節。其中上海交通大學副校長張文軍就視頻監控主要技術發展方向進行了深入地分析并發表了重要觀點,以下為會場速記。
主持人:下面請上海交通大學張文軍教授發言。
張文軍:尊敬的各位院士、各位老師、各位同學,大家下午好!
上海交通大學副校長張文軍
我首先跟各位從另外一個角度進一步匯報一下在視頻監控主要技術發展方向上的問題。我匯報三個想法,一個是單獨的做內容分析到底是不是可行?我個人做過視頻編碼,也做過視頻傳輸,也做過視頻分析,我得到的印象,如果特別針對最后可以應用的角度,其實輔助信息的有效加入是非常重要的,可能比直線進攻一個最終目標重要得多。上午有很多專家專門說到,其實我考慮對象的事前、事后,甚至是在它周邊環境的約束條件的分析,可能對那些動作、行為的認知更加重要,我覺得這兩個東西是考慮的最重要的一點。還有一個就是我想跟大家匯報的體會,就是在大數據的情況下,語言翻譯取得了很大的突破,這給我們帶來的很大的啟示,就是如何用好現有的多源信息。現有的信息充分利用好,這是非常關鍵的。這對我們工作方法的考慮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以前學習了傳統的方法,我估計現在的年輕朋友們也未必能夠接受,我到了德國去,第一個學習的方法就是各種算法的再現檢測,我覺得這個再現檢測在我們國內也非常少的提。另外我得到的最深的印象就是,我們平時接觸的技術,如果真論技術本身,還是從檢測技術開始,那個檢測技術搞不好是你平時學的開發技術的一到兩個數量級的高度,所以以前接觸過一些,這個印象特別深刻。只不過到了現在,咱們有這么多的數據,這些數據到底能幫我們做什么,我覺得弄不好是在工作方法上,首先就可以幫我們形成新的研究道路,形成新的研究方法。這個其實在很多的圖象庫的建立過程當中,現在在網絡社會上都出現了很多新的更有效的辦法。第三個就是現在有沒有更好的信息采集手段?聽上去是個偷懶的辦法,但是是值得更好研究的,如果有了更好的信息采集手段,可能我們的視頻分析就會有顛覆性的重新的改換。所以我們這個環節盡量提出問題,我就把主要內容改成三個問題。
下面我再簡單匯報一下智能視頻評測研究的現狀。現在的有很多的評測方法,結合實用性方面,還有很多動態的評測的方法推出。這里現在能做到的目標,跟上午討論的一樣。現在國際上的智能系統評測項目非常多,名字也非常多,這充分反映了兩點,第一,這個事情方興未艾,沒有什么定論,也沒有絕對的權威。第二,從國際上看也是比較亂的,大家都可以參加,我們交大所在的隊伍也參加過,咱們國內也有很多研究所和大學的隊伍參加過,企業的隊伍參加比較少,所以我這里就匯報這么一個現狀,這個現狀在咱們國家很多領域都適用。但是我個人一己之利也很難改變,我們國家經常在不同的領域犯同樣的錯誤,我們國家的各自為政的現象也是非常嚴重的,各個單位都希望有自己的評估標準,行業也缺乏公認的評估標準。研究機構參與比較多,企業參與比較少,我呼吁咱們在業界也可以在評估方面做進一步的工作,為這個工作的應用奠定更好的基礎。咱們國家現在所有的體系都是只管建房子,不管維護房子,這個特點現在還在不斷延續。今天大家講了很多視頻分析的技術方面的內容,但是大家對這個評測講得比較少,實際上它是一樣重要的,甚至是更重要的,我們在這方面還需要做更多的工作。
我們現在在評測方面的基礎還是很薄弱的,標準也是缺乏的,任務也是艱巨的。如果要真建這么一個評測體系,大量背后的工作、甘當人梯的工作還是非常多的。這里面也有很多原因,甚至行業界定有時候都比較困難,應用的場景跨度也比較大,一牽扯到智能,就沒有什么絕對的標準和絕對的順序,所以這個還是要更多的考慮。包括它的要求也比較高,擴展性到底怎么樣,算法和先驗知識能不能有效的分離。自動評估的狀態怎么樣,系統與使用者之間的交互怎么樣,是真正做一個可以工作的測評系統所要求的東西。
關于評測思考與對策:第一,意義重大,必須做。第二是呼吁政府的支持。第三,產學研聯動。第四,充分利用和法治社會網絡等優勢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