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北京市衛生計生委、北京市醫院管理局聯合北京銀行共同發起的“京醫通”推出微信服務號,正式接入微信智慧醫療體系,在同仁醫院、首都兒研所、望京醫院等23家三甲醫院可采用微信掛號及繳納各種費用。
“京醫通”與微信智慧醫療的打通,意味著其覆蓋的23家三甲醫院近30個院部將一舉接入微信全流程就診及微信支付,打造具有移動互聯網優勢的智慧醫療體系。這可以說是傳統醫療與微信醫療的一場競爭,盡管是初期試點,但其可能帶來的方便快捷也讓很多微信一族眼前一亮。
微信完成掛號及支付
以“公眾號+微信支付”為基礎,“京醫通”擬通過微信端口為用戶提供完整服務。
試點情況如何?記者通過手機關注“京醫通”微信服務號,看到目前有25家醫院及院部適用該服務。目前試點中,僅北京世紀壇醫院開通微信掛號服務。通過微信可以預約該院3個月的號源,記者隨機點開呼吸內科第二天的掛號服務,顯示除知名專家、教授約滿外,其他普通號及主任醫師均有號源。據介紹,北京世紀壇醫院微信上投放的號源占到全院號源的20%,包括了絕大部分科室。除了按照頁面提示掛號之外,還能直接通過微信支付完成掛號費的支付。就診時,還可隨時隨地通過微信支付繳納檢驗費、藥費等費用,可以做到就醫支付流程短、免排隊、不必為等待退款揪心,醫院也無需額外增加對賬量。
此次微信支付搭載“京醫通”,和以往其他的支付平臺先全額繳費、離院前再分解退費的方式不同,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社保卡繳費的實時分解。用微信通過“京醫通”服務隨時支付自費部分,無需再去特定窗口和自助機具排隊繳費。如果患者沒有京醫通卡,可在京醫通卡微信端填寫資料建立京醫通臨時卡,不用為建卡專門跑一趟醫院。
微信攜手多方資源進軍醫療行業
如此一來,不僅打破了傳統跨院診療系統不具備線上業務辦理能力的困局,實現了讓患者隨時隨地可繳費、收取就診提示、查詢就診路線等便利功能,也打通了診療信息傳遞的最后一公里障礙,將健康關懷延伸至患者指尖。
此外,微信正在持續不斷地為各個行業提供接口能力,此次“京醫通”的接入,是其延伸醫療服務的又一舉措。
事實上,微信自2014年推出智慧醫療服務以來,目前覆蓋了北、上、廣以及江蘇、浙江、湖南、湖北等多個省市。全流程合作醫院近百家,其中接入微信掛號的有大約1200家,官方表示服務了300萬名患者。從傳統醫院與微信的合作方式上看,目前微信醫療服務方式主要是掛號、支付、醫患溝通等方面。如在過去一年中,廣東省婦幼保健院首個打通醫保實時結算,粵北人民醫院首個支持微信離院醫患溝通,武漢口腔醫院是首個微信智慧醫院,佛山中醫院首次完成微信支付,上海第一婦嬰保健院首個提供就醫深度提醒服務。
微信團隊表示,將持續與合作伙伴深化合作,讓更多北京市民通過智慧“京醫通”,享受“將醫院放進口袋”的微信全流程就診體驗。據了解,微信打算進入藥品O2O領域,用價格優惠和用藥安全來吸引用戶。
微信智慧醫療能走多遠?
微信智慧醫療解決方案從改善就醫流程開始,直擊傳統行業痛點,解決看病“三長一短”問題,即掛號排隊時間長、看病等待時間長、結算排隊時間長、醫生看病時間短。
以“微信公眾號+微信支付”可以看作是智慧醫療的雛形。那么,微信智慧醫療全流程服務包括什么?記者了解到,微信掛號,候診提醒;微信支付診間費用,電子報告微信實時送達;微信導航;微信即時通知推送;票據電子化,微信即時通知。另據了解,微信智慧醫療囊括的醫療增值服務還有很多,醫療檔案的儲存,遠程醫療、移動醫療設備的連接等未來都有望通過微信對有需要的病患開通。
看似無所不能的微信智慧醫療,實際試點效果如何。數據顯示,目前在全流程接入的醫院中,平均用戶使用服務占比達40%,微信支付占有20%。以廣東省婦幼保健院為例,自2014年7月上線試用,月平均交易筆數達到近1.17萬單,據測算平均為患者節約了3.5小時的時間。一些受訪者表示,如果能夠覆蓋所有醫院,的確能帶來便利,但是沒有智能手機或不能熟練操作微信的人群則認為要全面鋪開還有較長的路要走。某醫院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微信交互平臺可以提供工作效率,節省成本,但是全國大大小小的醫院不少,不是每個醫院都能有專業的團隊、完備的技術平臺作支撐。
據悉,微信智慧醫療未來將實現更長鏈條的連接,打造更多“放在口袋里的醫院”:流暢的就醫體驗、電子化病歷查詢、微信健康自我管理,院內管理移動化甚至微信遠程會診,而儲存在云端的健康大數據,還可為流行病與重大疾病預警與管理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