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衛計委主任稱,利用信息化手段,為患者就醫、醫生問診提供更便捷、高效的服務,在優化就診環境的同時,使有限的醫療資源利用最大化。作為醫改標兵的杭州,正率先推動“智慧醫療”工程。這場體制內的革新迅速在市、區兩級醫療衛生系統中鋪開,做到了全國其他城市難望項背的區域網絡互聯。有了互通的網絡和整體推進的可能,借信息化手段優化就診流程、搭建分級轉診的平臺也就有了實現的途徑。
然而這場被推崇為將新醫改“建立分級轉診體系”落地的創新改革實踐,同樣遭遇難以突破的體制壁壘。在新醫改的諸多困境中,杭州市衛計委另辟蹊徑,探索以智慧醫療去推動新醫改落地。
廣義的“智慧醫療”的核心在于,利用信息化的手段,結合現下熱門的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為患者就醫、醫生問診提供更便捷、高效的服務。在優化就診環境的同時,使有限的醫療資源利用最大化。
如今,為了“智慧醫療”的可持續發展,杭州開始以簽約全科醫生為紐帶建立守門人制度,并將引入社會資本,開拓健康、養老產業。
這場體制內的革新背后有著怎樣的邏輯,以信息化促進醫改落地是否可能,社會資本的引入意味著怎樣的可能性?近日,財新記者專訪了杭州市衛生計生委主任滕建榮。
有所為有所不為
財新記者:我們知道,信息化建設并不是新醫改的核心內容。杭州市為什么會選擇信息化作為醫改的突破口?
滕建榮:新醫改這五年有很多成績,但是老百姓感受不深,主要是看病貴、看病難、看病繁的問題沒有得到完全解決。
由此,當我們去分析這些問題背后的原因時發現,針對看病貴,主要原因是體制設計問題,當然醫院也是這個需要改革的體制中的受益方。而看病難、繁,主要原因是衛生系統缺乏自我革命的勇氣和智慧。因此,后者是我們要著力改變的內容。信息化則是幫助解決這些問題的手段。
財新記者:怎么理解“看病貴是體制為主,看病難、繁是衛生為主”?
滕建榮:據我的分析,看病貴主要有四方面原因。一、以藥養醫的政策誘使醫院創收。這是上世紀50年代國家給的政策,作為對醫院的補償,總體說是制度設計的問題。二、保險體制不健全。保障不全面、水平低,城鄉也有差別。三、看病按項目收費,會誘導重復檢查。互聯網時代,我們已經有大量數據顯示,治療某種疾病,可以走哪幾條路。所以現在也在探索單病種管理,但這個需要多方政策協調才能讓醫院很好執行。四、公立醫院壟斷的環境下,醫院缺乏競爭,僅僅靠內部改革效果不好。現在放開社會資本辦醫,但總體占比仍極低。
看病難、繁的原因則有三。一、醫療資源布局不合理,城鄉差距大。比如在杭州主城區,出租車一個起步價就能到的范圍內就有省市級4家大醫院。二、沒有形成以預防為主、分級診療的行醫模式。大醫院心態很復雜,雖不希望門診量太大,但病人又意味著收入,沒有動力讓病人向下轉診。三、病人就醫模式需要改變。現在都喜歡到大醫院看名醫,主要是因為基礎建設不夠、從眾心理、醫保沒有限制。報銷比例有一定區別,但是差距不大,作用有限。
針對看病貴的問題,我們認為,體制是主要原因,而醫院、幾十年來在這樣的體制下活得也很好。所以僅僅靠衛生系統,對這些問題能做的很有限,比如以藥養醫、按項目收費、缺乏競爭等等,希望國家加快頂層設計,形成共識合力,我們目前也已經在破除以藥養醫綜合改革方面作了積極探索。
針對看病難、繁,我承認我們是主要原因,我們自我加壓。我個人曾主管過幾個醫院,從一個衛生人的角度出發,首先要敢于擔當和有所作為,如果要靠制度完全解決以后,我們再出來作為,那就是不作為。
同時,以我對醫學的理解,醫學是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高度融合的學科,醫學本身是有局限的,不能脫離病人的感受。
以我們提出,醫學有局限勇于攀登,服務無止境追求卓越。
財新記者:“有所為” 指的就是在你任期內開始的“智慧醫療”工程?
滕建榮:是的。我們多少年來就想有機會擔當一下,如果我們不做,群眾雖有抱怨但又無奈。
財新記者:最初是怎么提出“智慧醫療”概念的?
滕建榮:據我們統計分析,多年來,老百姓反映最集中的問題就是“三長一短”(掛號、收費、候診時間長,就診時間短)。所以,我們希望從老百姓最急切的問題上推進醫改。在這樣的思路下,提出了“智慧醫療”。
“智慧醫療”最初的概念,就是用信息化的手段改善醫院的就診流程,現在“智慧醫療”幾乎涵蓋了醫療衛生信息化建設的各個方面。
財新記者:“智慧醫療”建設到現在,有了哪些成果?
滕建榮:一是“全覆蓋”智慧結算。市民卡智慧醫療結算服務將覆蓋醫院內所有需要支付和結算的環節(門診、出入院、檢查、后勤服務等),據統計,診間結算受益人群已超過 360多萬人次,平均每人在醫院節省1小時左右時間。二是“全人群”受益。除了持有市民卡的市級醫保人群外,外地病人使用浙江杭州健康卡、省級醫保病人持省醫保卡在所有市級醫院均可享受等同于市民卡的智慧結算服務。三是全自助服務。實現門診、住院全流程一條龍自助服務(辦卡、充值、預約、掛號、查詢、繳費、化驗單打印等),目前又開發了掌上杭州智慧醫療APP。四是全城通應用。目前公立醫院、社會辦醫已全面應用,下一步縣(市)所有醫院和鄉鎮衛生院均要實現此功能。
這些工作的價值都是可以計算的,它緩解了醫院和城市的擁擠,節約了人力資源成本、提高了就醫舒適度。
總的來說,這幾年,我們比較欣慰的是,以問題為導向,圍繞百姓的方方面面,建立了以“智慧醫療”為頂層設計,理念先行,手段跟進,部門政策配合的“杭州模式”,在緩解看病難繁上,廣大醫務人員的付出,得到了百姓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