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兩年前的2016年,智能制造熱潮就席卷神州大地。這既是工業4.0熱潮的延續和“深度本地化”,又是《中國制造2025》推進過程中最大的熱點。
隨著我國勞動力成本迅速增長,節能減排的要求越來越高,市場競爭白熱化,客戶需求日益個性化,制造企業面臨著越來越大的轉型壓力。在這種背景下,智能制造成為廣大制造企業關注的熱點。尤其是在車間的智能化改造方面,很多大中型制造企業開展了相關實踐,還有眾多企業在躍躍欲試。增加智能裝備、建立智能產線、推進智能物流,減少人工,成為很多制造企業的共同選擇。
智能制造勢不可擋。但是需要明確,智能制造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制造企業應當明確推進智能制造的目標,積極學習各種智能制造新興技術,探討應用各種智能制造技術的必要性、緊迫性與可行性,具體推進智能制造技術的應用必須做好需求分析與投入產出分析,明確總體擁有成本,根據自己的盈利水平確定合理的投資預算。千萬不能為了智能化而智能化,為了爭取政府項目而盲目大干快上智能制造項目,以免在老的信息孤島問題、基礎數據不準確的問題依然存在的情況下,又形成新的智能孤島,甚至搞成“僅供參觀”的花架子。
我認為,制造企業推進智能制造,需要把握以下五項基本原則:
01
正確理解智能制造
智能制造中的“智能”還處于Smart階段,智能制造(Smart manufacturing)系統具有數據采集、數據處理和數據分析的能力,能夠實現閉環反饋。智能制造的未來趨勢是實現“Intelligent”,實現自主學習、自主決策和優化提升。智能制造融合了信息技術、先進制造技術、自動化技術和智能化技術。智能制造中的“制造”指的是廣義的制造,并不僅僅包括生產制造環節的智能化,而是包括制造業價值鏈各個環節的智能化。企業信息化和工業軟件的深化應用,是推進智能制造的基礎和前提條件。
02
正確理解和應用
智能制造使能技術
智能制造使能技術主要包括:物聯網、增材制造(3D打印,包含設備、材料、工藝)、云計算、電子商務、EDI(電子數據交換)、PLC、DCS、自動識別技術(RFID、條碼、機器視覺)、數控系統、大數據分析(包括工業大數據)、 虛擬現實/增強現實、Digital twin(數字映射,包括產品、設備、車間)、工業安全、工業互聯網、傳感器、云制造和信息集成(EAI、ESB)等技術。需要明確的是,部分技術還處于發展的初期階段,制造企業需要根據自身的產品特點、生產模式和運營模式來綜合考慮應用方式。
03
必須理解智能化與自動化的
本質區別
那些將機器人應用和無人工廠說成是工業4.0的說法是錯誤的。企業在建設智能工廠時,要整體考慮智能裝備的應用、生產線和裝配線的數據采集方式、設備布局和車間物流優化、在制品在工序之間的轉運方式、生產工藝的改進與優化、材料的創新等,而不僅僅是某些工位的“機器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