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整個無人行業來看,未來將是場景驅動無人駕駛的發展。除了從基礎層面去積累數據,預計將來會更多地與技術相整合,為不同的場景設計不同的產品。干線運輸卡車的無人駕駛預計在未來1-2年內試運行,3-5年內實現商業化。無人駕駛會是無人和有人相結合。目前,很多無人企業的技術安全問題仍是難題。一方面,中國的道路層面非常復雜,場景繁多且每個場景都有相應的算法,至今也未有企業擁有足夠的場景并積累足夠多的數據,來驗證無人駕駛的技術方案是否可行。另一方面,運輸卡車在不同場景下面臨的核心問題不一樣,例如,卡車在高速公路場景下,核心問題則是如何制動且擁有較遠的傳感器。
北京物資學院教授王成林:
無人化消費場景將越來越多
“無人”是一個特別大的概念,近年來也產生了無人物流、無人工廠、無人超市、無人餐廳等很多新的詞匯。事實上,如果把時鐘往前撥,無人化的探索很早就開始了,只是由航天、軍事等領域而更多地擴展到了更貼近我們日常生活的消費場景。
從理論層面看,由于無人主要是以自動化、信息技術為基礎,因此涉及的領域也特別多,可以發生在零售、工業、軍事等各種場景。
發生在物流領域的黑科技向生產力的轉化速度也越來越快。伴隨我國物流產值規模越來越大,老百姓對物流服務要求越來越高,基礎科技水平提高越來越快,企業自主創新能力越來越強,行業競爭下的復合并購、跨界合作事件不斷發生,這些都對無人物流的發展提供了更好的場景空間。
海航海平線科技總裁唐愷:
中國智能物流迎來彎道超車機會
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科技的成熟度已經到了應用階段,科技在物流行業的落地會給整個行業帶來巨大改變。
中國物流業將迎來彎道超車的機會。在國外的物流企業看到更多的是它們在已有的信息化基礎上再建立數字化平臺和智能化應用,因為前期的架構老舊,流程固化導致包袱過重,新的變革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唐愷表示,中國物流企業沒有歷史包袱,信息化、數字化和智能化可以齊頭并進,通過系統支撐的流程標準化來實現企業信息化,通過平臺支撐的業務數字化來完成數字賦能,通過智能支撐的操作無人化來進行行業升級。
最終通過信息化串聯來提升運營效率,通過業務的平臺化來降低邊際服務成本,而在信息化和數字化支撐之上的智能化和無人化將徹底改變整個行業。
中通快遞集團華北區總經理姜開勇:
人機協同提效末端配送
受限于人力、交通、政策現實,智慧物流是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目前,物流行業末端配送成本占整個物流的三成,無人機在末端應用會提升時效、降低配送成本。企業需要通過智慧物流來降低成本,補充運力,人機協同來提高運營效率。
實際上,中通接觸無人科技的時間相對較晚,作為后起之秀,中通科技打造了科技開放平臺,在確保核心技術的前提下,更加注重平臺生態的搭建,研究并打造全流程的行業無人技術解決方案。但目前中通面臨對無人技術的投入及技術積累的缺乏,對此,姜開勇指出,通過平臺運作的模式,可以讓中通快速尋找到好的產品和團隊,共同打造無人配送科技。
對于偏遠山區,使用無人機配送只用十來分鐘,無人科技更多的是作為末端運力的補充,通過協助人力,發揮“人機協同”效應,產生最佳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