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5G 商用節奏或分化,國內5G 推進加快,年內發牌可能性加大:從全球看,美國、日本、韓國和中國運營商的利潤仍處于增長態勢,歐洲運營商利潤則普遍有相近幅度的下滑。排除5G 應用尚未成熟的因素,財務考量是西方運營商5G商用節奏的關鍵,美日韓及中國運營商受消費能力和政策驅動,商用推進更為積極。受政策驅動,國內5G 推進速度已明顯加快,這與2008年金融危機時期通過4G 拉動經濟增長的做法頗為相似。我們判斷Q3或年內頻譜分配的可能性越來越高,2019年上半年有可能啟動一二線城市5G 基礎設施建設,隨著2019年下半年5G 終端相繼上市,2020年可進入規模商用階段,當然5G 強相關的應用仍然滯后,初期推動仍靠手機及運營商資費套餐優惠的刺激。
國內5G 頻譜分配方案:頻譜分配說法不一,基本集中在2.6G、4.8G 頻段各100M,3.4G-3.6G 頻段共200M。至于電信和聯通是否會共享站址資源,目前時點看可能性比較小。但中國鐵塔最近和電力、廣電洽談站址共享,以期降低5G 的站址投資成本。
國內運營商組網方式選擇:組網方式上,三大運營商公開的說法是NSA(非獨立組網)、SA(獨立組網)未定,但從各渠道了解的情況看,至少兩家運營商采用SA 的可能性比較大。當然NSA 標準確立早,驗證比較充分,建網成本也低,但不利于長期演進;SA 標準今年6月剛剛鎖定,測試驗證尚不夠充分,建網成本也高,但利于長期演進,最終的建網策略則取決于運營商在長期戰略和短期財務表現上的平衡。
國內大市場容量是廠商發展重要根基,外部發展環境各類風險需持續關注:中國5G 推進在政策層表現積極,大市場容量是國產廠商的重要發展根基。在海外市場,8月23日,華為澳洲分公司發文稱,澳大利亞政府以政治原因禁止華為、中興參與澳大利亞5G 的建設,而美國也出于國家安全考慮,早期已建議運營商不要使用中國的5G 設備,后續需要持續關注貿易戰及其他國家的影響。事實上,歐盟新推的GDPR(通用數據保護條例)也提高了歐盟的市場準入門檻,合規風險增加。
5G 產業鏈和廠商格局:
1)主設備商主要是華為、愛立信、諾基亞、中興、三星。其中三星在4G 時代從初期的激進擴張到最終收縮至韓國之后,5G 時 代又有重新發力之勢,勢必會在局部市場搶占中國設備商的份額。中興通訊在管理層改組、設立由美方介入的合規委員會之后,政策風險基本解除,但考慮到供應和訂單中斷導致的業務不連續、以及通信設備行業收入確認存在較大滯后性的特點,我們判斷業績上仍存在較大的不確定。
2)5G 建設、傳輸先行是業界的普遍共識,支撐烽火通信等光傳輸廠商成為相對穩健的標的,長期確定性較高。根據中報披露,在三大運營商資本開支走低的背景下,烽火通信公司依然保持收入穩健增長和利潤的正向增長及穩健經營態勢,未來隨著行業景氣度回升,公司進一步增長可期。
3)5G 基站側PA 的供應商主要還是NXP(原Freescale 射頻部門)、英飛凌、建廣(收購的原NXP 射頻部門)等,手機側主要是Skyworks、Qorvo 等傳統PA 廠商,高通在5G 階段的力度也較大。
4)終端組件、天饋、小基站、光模塊等因為數量大、規格相對標準化,成為部分國內廠商5G 布局的方向。比如飛榮達通過收購布局5G 產業鏈,麥捷科技進入華為供應鏈等,引起市場關注。劍橋科技、日海智能等也都努力在5G 小基站上有所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