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居這個熱詞高溫持續了很多年,不過,它也一直是伴隨著“內熱外冷”的詬病,尤其是前不久NEST創始人Tony Fadell辭去Nest首席執行官一職,著實讓人們感受到了智能家居真正的寒冬,要知道當初NEST被谷歌32億美元收購可是所謂智能家居“爆發”的號角。
看完大環境,再看看我們周圍,也很容易發現不少買回來的智能家居產品沒幾天就淪為了了然無趣的玩具。當初要的是智能家居,沒想到變成了家居擺設,成了最后悔的投資之一。
這是為什么呢?
相信大家都有這種感受,行業里幾乎每隔一段時間就能看到一些企業合作、新品發布的新聞,你方唱罷我登場,很少有冷場的時候。不過形成對比的,是周邊很少看到有人在用這些智能產品。也有一部分人用了,體驗太差感覺當了冤大頭,因此盡量保持低調。
有人把這歸結為企業對市場需求定位失準,也有人說是市場需求仍需要培養。一個是怪企業,一個是怪消費市場。其實,真正的問題還是在于產品與用戶的契合度。產品本身是智能的,用戶也是很懶的,為什么互相卻沒勾搭上?
交互方式是個大問題。
這里講的交互方式,和所謂“用戶體驗”還略有不同。就好象一個清潔拿手、煮飯拿手、帶孩子拿手的頂級保姆,各項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但人家可能是來自印尼、來自墨西哥,咱中國人請來之后只能用手語、或者蹩腳的中二英文溝通,你說人家不行,這是不合適的。
沒錯,對智能家居來說,語音交互才最重要。沒有令人忍不住驚嘆的語音交互技術,討論智能家居的落地都是空談。
亞馬遜很快意識到了這一點,它的Echo這個東西為了喚醒用戶的需求,幾乎是在“強迫”用戶使用語音控制,即只提供“語音”這一種交互方案。只有揚聲器和麥克風,找不到別的I/O了。
對于語音識別的研究,谷歌也是積淀多年。此前上市的Google Home的核心就是“谷歌助手”(Google Assistant),也是之前的OK Google語音系統的升級版本。
再看微軟。最近有消息說微軟將發布Home Hub,各方推斷此產品Home Hub功能主要用在家庭控制,是微軟的Cortana語音助手與Windows 10 PC的融合,也有人說這其實就是亞馬遜Echo或Google Home的翻版。
所以不管是微軟將發布的Home Hub,還是Google Home,抑或是亞馬遜Echo、蘋果HomeKit,再或者是國內科大訊飛的Dingdong,還有許許多多其它產品和技術,其實本質上的目的是一致的,即通過語音技術來落實智能化這一需求,讓語音成為連接用戶與智能產品的完美交互工具。
目前許多企業致力于智能家居的落地其想法也是非常正確的,因為家居產品本身確實是智能的,用戶也是有著對家居智能化的需求,只不過智能家居飄在半空,用戶看得見,抓不到,很是無奈。而語音交互技術,一個完善的語音交互技術,將利用其沉重的價值份量將智能家居拉回到地面之上。有很多從業者在智能家居領域苦苦掙扎,不斷發問“智能家居”何時爆發,本文在此做個預測,語音交互乃至AI科技成熟之際,必是智能家居賣到手軟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