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富比爾蓋茨和娛樂圈不老男神林志穎的高智能豪宅被許多人關注,而之所以區別于其他金碧輝煌住所的原因,則是在于內置的高科技家庭場景。面對聽懂人類語言的家用電器,利用燈光叫醒你的智能設備,以及清晨早已烹制好的早餐時,人們不可否認,在科幻影片中才會出現的未來世界其實早已到來。
數據顯示,去年我國智能家居市場規模達403億元,預計到2018年我國智能家居市場規模將達1400億元,巨大的市場空間吸引國內各大廠商快速涌入。
那么,什么是智能家居呢?智能家居是利用先進的計算機通信和控制技術(3C)建立由安全防護、網絡服務和自動化組成的綜合家庭服務管理系統,提升居住環境的安全性、便利性、舒適性、藝術性及環保性。也就是說,智能家居能讓用戶通過觸摸屏、手持遙控器、語音控制等手段來進行操作,使家里的多個設備產生聯動反應,從而帶給用戶更加方便、舒適、高效的家庭生活空間管理方式。
縱觀整個行業,智能家居行業涉及的核心技術幾乎都源于西方國家,并且當前所有的技術革新幾乎都由他們領導,國內技術水平仍舊處于跟隨的狀態。早在1994年,深圳就出現了第一家智能家居公司,但是,由于市場還未成熟,一直未能發展。直到2014年,人們認識到了智能家居將成為市場未來的發展方向,從而紛紛投入進來,智能家居正式進入了爆發期。
Markets And Markets預計,到2022年全球智能家居市場規模將達到1220億美元,年均增長率將達14%。機構認為,智能家居行業產業鏈長、產品種類多、銷售渠道多樣化,單一企業難以獨占市場,企業間的跨界合作將成為未來行業發展主流趨勢。
從全球來看,很多大公司已經投入到智能家居領域。蘋果公司發布的HomeKit智能家居平臺面向第三方公司,旨在讓更多企業制造符合HomeKit標準的產品。谷歌以32億美元收購了智能室內恒溫器供應商Nest,該產品主動為用戶提供最優化的溫度調節環境,隨后又收購了互聯網安全監控攝像頭制造商Dropcam,產品通過WiFi將鏡頭記錄的內容上傳至云端服務器,借助畫面分析算法通過手機自動提醒用戶異常情況。
與此同時,智能家居領域的前景被國內眾多的智能家居生產企業看好,同時,企業在客戶需求趨勢以及日常生活場景等方面進行開拓,完善市場,降低智能家居門檻,形成品牌風格,從而令大批國內智能家居品牌迅速崛起,成為智能家居市場中的中流力量。然而,隨著參與者增多,妨礙行業發展的問題也隨之而來。
智能家居產品 為何遲遲不能普及?
從手機的APP控制到基于大數據、人工智能的基于交互的智能化產品,智能家居已發展了20年,但是仍然沒有做到較好的普及。形成了家電廠商以及互聯網巨頭紛紛搶灘智能家居市場,用戶卻不買賬的局面。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幾點:
首先,產品高售價令用戶望而卻步。據一產品經理分析,由于市場策略原因,智能家電第一階段上市的都是高端機型,未來才會在終端和低端產品上體現,所以目前價格較貴。而國內的智能家居市場尚未成熟,市場消費觀念仍然欠缺,無法在短時間內消化這一價格背后所帶來的功能上的提升,出現了水土不服的情況。
此外,智能家居的施工費用也并不便宜。智能家居在施工過程中,需要進行一系列的綜合布線,復雜的系統設置與安裝調試,這也會花費更多的人力成本,而且必須由專業的智能家居設計公司與工程師進行全面的智能化設計與安裝調試,因此,智能家居給人的感覺更是望塵莫及。
其次,行業標準未能建立。在智能生態體系內,會涉及眾多產業鏈,而無法統一的標準,也成為了產業無法互聯互通的最大誘因。而在標準的建立方面,更多的企業還是將目的放在了用戶的爭奪方面,因此,也影響了企業推動建立行業標準的積極性。一個真正的智能家居必須是所有硬件的協議、標準一致下,將各個設備的數據融合在一起,從而設備之間實現自動對接。
第三,智能功能多為噱頭。許多已經進入市場的智能家居產品增加了花哨,復雜的功能,其初衷并不是考慮到消費者的日常需求,更是廠商為了刺激消費,為產品增加的“漂亮外衣”。這實際是一種忽視產品品質,盲目擴大市場份額的行為,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智能家居的良性發展,降低了智能家居廠商的信譽度,同時還為智能家居市場帶來的負面的影響。
而大數據或許能夠解決用戶使用體驗差的問題。在改進體驗方面,數據將發揮更重要的作用。數據可以讓商家更了解消費者的使用習慣,從而改進使用體驗。
政策扶持 行業處于完善上升階段
隨著物聯網科技的發展,家居智能化早已不再停留于想象。越來越多的家庭已經擁有一件或是多件智能化產品,無論是手機廠商小米、聯想、三星,還是傳統家電廠商格力、美的、長虹、TCL,亦或是互聯網企業阿里、360都相繼發布自己在智能化方面智能家居的戰略,一時間,大家涌向這個風口,智能家居再次被推上風口浪尖。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今年3月作政府工作報告時強調要實施“中國制造2025”,堅持創新驅動、智能轉型、強化基礎、綠色發展,加快從制造大國轉向制造強國。報告還指出新興產業和新興業態是競爭高地,提出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制造業結合。通過對智能轉型、大數據及物聯網等的扶持,智能家居必然會借此獲得更大的發展。
在硬件與服務背后,企業也在進行對用戶習慣及家居場景需求的探索。大數據時代,無論是芯片、傳感器等硬件廠商,還是通信技術企業,又或者是云平臺等軟件服務企業,誰能夠獲取的數據信息更多,就能夠在整個產業鏈中獲得更大的話語權。未來,企業可通過數據化運營,結合用戶的行為數據改進產品研發和生產,并為消費者提供個性化的服務。可以說,在未來能做好智能家居背后的大數據服務價值的企業才能獲得持久發展。
除此之外,智能家居的核心價值并不在硬件產品本身,即物與物之間的連接,也就是生態系統平臺。一方面系統平臺決定著智能硬件的二次挖掘價值,另一方面系統平臺是實現物聯網終端設備互聯互通的一個基礎技術平臺,從而為用戶提供整體性服務。
從目前全球情況來看,蘋果、谷歌、微軟、三星等都在布局屬于自己的智能化系統平臺,國內也有一些企業在嘗試,例如海爾、京東等,但從未來國家信息安全的層面來看,物聯網時代將會對國產化的系統平臺提出迫切需求,而合作也成為行業發展的關鍵一步。
寫在最后:
放眼我國的智能家居市場,其實早已初現規模,無論是傳統家電企業的迅速轉型,智能系統平臺的搭建,還是互聯網品牌的迅速崛起,都揭示了這一市場的巨大潛力。預測顯示,到2020年白電的智能化率為45%,生活電器智能化率為28%,廚房電器智能化率為25%,智能家電未來五年累計帶來市場需求可達1.5萬億。
與此同時,安防、家電、裝修等大品牌企業圍繞自身核心業務以不同的切入點,開始大跨步深挖智能家居領域的各細分應用,所匯聚的各類資源也成為智能家居市場發展的新一輪推動力,推動智能家居系統化,整體化的布局。面對機遇與挑戰,智能家居行業應努力推行行業標準的建立,完善技術功能,同時加強各產業鏈深入合作,創造更加完善的生態環境,讓智能家居產品成為每個家庭的首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