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還不太清楚1.0和2.0是怎么一回事兒的時候,智能家居3.0的概念就來了。至于這個概念起于何時,由誰提出,沒有準確的說法,個人首次看到應該是一年多以前的2014年4月。
當時,國內一家軟件服務商(不是智能家居廠商)開了一場媒體溝通會,稱他們的設備是智能家居3.0,個人不明覺厲。之后,智能家居3.0的概念開始受到關注,網上還有專門的文章對其分析,如智能家居進化史從1.0到3.0時代的跨越等。
再接著,不少智能家居相關企業開始頻繁提及智能家居3.0,讓智能家居3.0司空見慣了,但大眾卻更加云里霧里,鮮知所以。智能家居3.0到底是什么樣的?我們處于智能家居3.0時代嗎?我們離智能家居3.0究竟又有多遠呢?這些都是問題。
準確理解智能家居
智能是抽象的,家居是抽象的,以致智能家居理解起來也令人特別吃力,從字面看甚至根本不知其為何物,無法顧名思義。不過,想理解智能家居3.0,智能家居這一關是必須要過的。至于如何準確理解,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考慮。
1.百科定義
智能家居是以住宅為平臺,利用綜合布線技術、網絡通信技術、安全防范技術、自動控制技術、音視頻技術將家居生活有關的設施集成,構建高效的住宅設施與家庭日程事務的管理系統,提升家居安全性、便利性、舒適性、藝術性,并實現環保節能的居住環境。看了這種解釋,不知有多少人醍醐灌頂,反正我是更懵。
2.系統論觀點
從系統化的觀點出發,智能家居被認為是,包括控制中樞、節點設備、軟件應用和通信技術等在內的整個系統,控制中樞是一種類電腦主機的設備,如家庭網關等,節點設備則包括智能化的開關、插座、攝像頭等,軟件應用就是手機APP,通信技術是類似WiFi的通信標準。這種認識讓人對智能家居有點眉目了,但還是禁不住想問:智能家居到底是什么?
3.物化理解
很多事情讓人難以消化,通常不是我們知道的太少,就是我們想得太復雜。想得簡單一些,智能家居其實也就是家居設備的智能化,包括智能開關、智能插座、智能門鎖、智能窗簾、智能家電、智能溫控器等之類。不過,這點更容易讓大眾理解的智能家居概念,卻會引起行家的反感,因為可以說這些設備是智能家居,但不能說智能家居是這些設備,兩者根本不等價。
4.個人認識
上面的幾種說法都是有道理的,都能說明智能家居將會在我們的生活中占有一定的分量,但不夠準確。在個人看來,智能家居是涉及智能開關、插座、攝像頭、傳感器等家用設備的系統,也能夠提高家庭的安全性、舒適度,方便我們的生活,但還要考慮智能化程度高低,考慮設備所擁有的功能及功能觸發的形式,即目前所說的智能家居的系統功能和交互方式。由于智能家居3.0是階段性的表述,所以功能和交互形式對準確把握它至關重要。眼下智能家居的功能和交互方式
拋開個別產品的特殊性,如智能攝像機的雙向對講、實時監控等,從整體上來看,目前智能家居整體上主要有以下功能:
1.定時:與鬧鐘設定類似,到設定時間時,設備會自動切換到所設置的狀態,如設置燈泡A晚上7點打開,如果不出現意外,燈泡A每個晚上7點都會準時打開。
2.遠程:借助手機、平板、手表等移動終端遠程控制,可以簡單理解為家庭遙控的加強版,二者的區別在于,遙控有距離限制,沒有網絡限制,而遠程控制沒有距離限制卻要依賴于互聯網。
3.聯動:以例子來說,就是我們在打開鎖的時候,可以實現家中某個燈泡運行狀態的變化,但其前提是,我們的智能門鎖要與相應的燈泡進行“捆綁”。顯然,這種功能實際上是線上呈現,有一定的先后順序,只不過,間隔比較短而已。
4.場景:有別于日常生活場景,而是多種設備狀態一鍵管理的快捷方式,如一鍵關閉家中所有的電器,一鍵打開所有的燈泡等。可見,這里的場景類似是,多種設備放置的一個容器,而我們可以對容器中的設備進行一次性管理。
5.ifttt:ifttt本是一個聯系各種社交網頁的服務網站,意思“ifthisthenthat(如果這樣,那么就那樣)”,支持用戶設定不同社交賬號之間的關系,來實現快餐式社交。例如,如果在Facebook上傳一張圖片,那么在Twitter上會得到分享等。如今,這種功能被更為復雜地利用到了智能家居中,并充分考慮了時間、空間、實時環境等條件,實質上類似于定時聯動場景的并用,類似于國內知名企業Wulian(物聯傳感)智能家居系統的管家功能。
6.學習記憶:依賴于人們規律的生活,對有規律性的設置進行學習記憶,并提供一定的解決方案,典型的代表的Nest的恒溫器。人們使用一段時間后,這款產品可以自動記憶人們通常打開設備的時間和所需要的溫度,并進行自動相應操作。
關于智能家居的交互方式則主要有以下幾種:
1.本地端,即傳統控制方式,不作過多解釋。
2.移動端,包括上面所說的手機、手表、平板、戒指、手環等,這種控制方式沒有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只要保證網絡連接,可隨時隨地,或遠程或近程控制家中的設備。
3.語音,主要兩種方式:一是間接語音,利用移動端的語音功能;二是直接語音,直接作用于內置語音模塊的設備。
4.手勢,一般通過計算機視覺技術來實現,類似于通過攝像頭錄制動作并在快速分析后加以響應,在體感游戲中尤為常見。在智能家居中,簡化的手勢控制,只是依靠紅外感應原理來實現,但要求距離較近,且只能控制開關和狀態切換。
5.意念,這種方式聽起很玄乎,目前主要是通過頭戴設備間接來實現,原理大致為戴在頭部的傳感器測量出腦電波,而與傳感器相連接的微型電腦向家電等智能設備發出信號使之運行或關閉。不過,這種方式概念大于實際,不太成熟。
6.全息(增強現實),通過全息(增強現實)來實現智能家居設備的控制,是個人認為最炫的一種方式,能夠利用空中形象進行開關燈、電器等,想一想就讓人興奮。不過,這種技術和交互方式雖然在科幻電影(《鋼鐵俠》、《她》等)中不值得一提,但在實際生活中多用于鍵盤、投影,在智能家居還算是典型的黑科技,實際應用有限。
7.其他,其他方面還有很多控制方式在智能家居領域得以應用,不過基本都是局部使用,如指紋、面部、眼球、刷卡方式等一般只用于門禁系統中,進行身份驗證。智能家居發展的幾個層次
給智能家居劃分發展階段是吃力不討好的事情,有沒有權威性、能不能讓人信服是其次,關鍵是容易產生錯誤引導,不利于行業發展。不過,我們可以根據相關的技術、功能、交互體驗和發展歷史等,對智能家居進行一個大致的層次劃分。
1.家庭自動化,這是智能家居的基礎和雛形。從定義上來看,家庭自動化是利用微處理電子技術,來集成或控制家中的電子電器產品或系統,與智能家居有一定的重合度,早期甚至等同于智能家居。不過,在萬物互聯的今天,隨著各項技術發展和應用,家庭自動化已基本成為了一個相對陳舊的概念。
2.相互聯接,這被公認為是智能家居的第一個層次,也是實踐應用金字塔的最底層。這里的聯接主要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設備之間的連接,形成一個整體系統,另一種是設備與互聯網的聯接。這個層面的智能家居基本要求是相互聯接,并能進行APP控制,目前一些將WiFi模塊植入家電使家電能夠上網的做法是最典型的例子,而一些只能利用手機APP控制的智能插座也屬于此類。
3.得益于各類傳感器的應用,第二層次的智能家居具備了感知探測功能。相較于上一個層次,智能家居在功能上有了明顯的改進,不但能夠聯網,還具備了一些“感覺”。不過,這種“感覺”只是機械化的感知,并且大多只針對于家庭環境。例如,實時感知室內空氣質量的好壞,探測室內人體活動,檢測門窗開關狀態等。另外,除了手機APP外,語音、手勢等也開始應用于智能家居的控制。
4.開始具備簡單的人智,如學習、記憶和判斷等,引入大數據和云計算等信息技術。單從功能上來看,早在去年年初被Google32億美金收購的Nest算是一例。Nest恒溫器具有學習能力,用戶每一次在某個時間設定了某個溫度,它都會記錄一次,然后經過一周的時間,它就能學習和記住用戶的日常作息習慣和溫度喜好,并且會利用算法自動生成一個設置方案。此時的智能家居最大特點是,不再停留在感知環境層面,而是開始感知用戶需求,同時具備了一定的主動性,使用戶訴出需求的復雜度大大降低。
5.用戶需求的自動滿足,交互方式比較豐富。曾有國外人士認為,真正的智能家居就是要盡量減少人的參與,能夠根據用戶家庭的實際環境、生活習慣、興趣愛好、身體狀況等來滿足用戶需求,我們所說的第四層次的智能家居與這種說法相似,也就是“所想即所得”。不過,這一層次智能家居雖然更加具有“主觀能動性”,與我們的交互頻率可能也會降低,但交互方式并沒有消失,而是更加豐富,更有趣,如我們可以利用AR技術管理家中的設備或塑造特定的氛圍等。當然,對于此類智能家居而言,大數據和云計算等今天看來還相當高級的技術只能算是最基本的技術。
6.品質生活管家,“所想未必所得”。這與前面所說的并不矛盾,一般情況下,能夠“隨心所得”是智能家居非常理想的情況,但我們的一些習慣或想法并不能保證總是對我們是有益的,所以這一層次的智能家居應該能夠更好地為我們服務,具有“違背”我們一些意愿的能力。換言之,這種智能家居不但能夠滿足我們很多需求,而且能夠像朋友一樣,給我們提供更加科學的建議,甚至阻止我們一些不合理的要求。我們離智能家居3.0還有多遠
回到智能家居3.0上來。關于智能家居3.0,目前相關的說法實際上大概有下面幾種:
——物聯網時代產物,能夠實現“物物對話”,功能方面類似多種邏輯條件并用的聯動功能;
——更加注重系統平臺,強調各種家居設備之間的互聯、互通、互懂以及互控,不但有感知、學習、探測能力,還有分析、判斷、反饋功能,能根據用戶的年齡階層、興趣愛好、生活習慣以及住宅環境等基本信息,精準呈現有針對性的內容;
——除了自我學習、遠程控制等方面外,還具有兼容性、安全性、互操作性和可擴展性;
——以智能終端,如智能手機、智能平板、智能電視作為交互中心,采用移動互聯網和云計算技術,全面整合影音娛樂、智能家居、互動游戲產品;
——3.0階段加入了更多的人工智能技術,例如可以做人臉識別,能夠自動感知是大人還是小孩,并根據實際情況調整室內溫度等。
通過綜合比較,智能家居的第二至第三層次之間就相當于業內目前所提到的最高階的智能家居3.0:能夠相互聯接,具備感知、探測和一定的學習功能,并出現了手機、手表、指紋、語音等多種控制方式。那么這是否意味著我們已經進入智能家居3.0時代?
從商家的角度來看,“能夠相互聯接,具備感知……”并不是遙不可及的,但考慮到技術能力的不均衡,也不是所有廠商能夠實現,所以很難說已經進入智能家居3.0時代。事實上,除了個別商家以外,很多基本停留在智能家居的第二層次,甚至不少剛從第一層次起步,只能做到手機控制智能插座或為家電商植入WiFi模塊等,整體水平離3.0還有不小的差距。
從消費者角度來看,智能家居整體的普及度和使用率不高,甚至很多家庭根本就不了解智能家居,心中更沒1.0和2.0的概念,談進入智能家居時代都是“奢望”,更不要說智能家居3.0了。相比來看,消費者比智能家居商家離智能家居3.0更遠,1.0的手機遠程控制或許是當下大多數用戶所處的智能家居階段。
最后
總的來說,智能家居3.0只是一個概念,幾乎與1.0和2.0同時出現,相關的說法也主要傳播于一些智能家居廠商之間,且基本都有不同的解釋,不存在權威性。當然,智能家居3.0代表了智能家居的一種發展高度,即便未必能夠詮釋整體水平,也不是所有廠商和用戶所能夠碰觸的。當然,要達到這個高度,首先還是要依賴智能家居整體的推進。
智能家居是一個大的趨勢,普及的那一天遲早會到來,讓大眾家庭生活更安全、更健康、更舒適、更高效。目前,市場已經逐漸被炒熱,但對于大部分消費者而言,距離智能家居還有一段距離。相關數據表明,國內市場智能冰箱、智能空調、智能洗衣機滲透率僅為個位數,近90%的家庭擁有的互聯網設備只是電腦、手機或平板。至于所謂的3.0,我們或許還需要給智能家居更多一些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