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智能家居的歷史,三代進化,產品更加貼近普通大眾的生活,產品的形態也更加靈活多樣,智能化的特征也越來越明顯。要體現智能,硬件是支撐,軟件是靈魂!如今,智能家居的概念已經深入人心,“圈內熱、圈外冷”的現象不會再持續。
智能家居前世
第一代是家庭自動化技術出現和發展的早期,時間段大約在上世紀80年代初到90年代末。科技的進步總是基于人們對美好事物的向往。上世紀70年代開始逐漸發展起來了建筑電氣自動化控制系統,即采用一種總線控制方法實現對整個建筑物中的電氣設備的集中管控。這種技術在商業建筑上開始了大規模的應用,催生了一個全新的概念叫做樓宇自動化(Buildingautomation)。這種技術的應用基于一個更加安全、方便、節能的建筑需求。技術要求專業、安全和高可靠性,相應發展起來了很多自動化通訊協議,如C-BUS、DALI、Modbus、KNX、Zigbee等等。這些協議中,除了Zigbee之外,無一例外都是有線的方式。其中要說明的是KNX是唯一全球性的住宅和樓宇控制標準。1999年5月,歐洲三大總線協議EIB、BatiBus和EHSA合并成立了Konnex協會,提出了KNX協議。該協議以EIB為基礎,兼顧了BatiBus和EHSA的物理層規范,并吸收了BatiBus和EHSA中配置模式等優點,提供了家庭、樓宇自動化的完整解決方案。施耐德電氣在法國巴黎的總部大樓就是建筑電氣自動化控制系統應用的典范,號稱世界上最節能的建筑。
商業建筑的成功應用和標準的出現激發了人們更大的熱情,人們開始設想把這種自動化控制技術應用到更廣泛的民用住宅領域。全世界的富豪們邁開了第一步。其中比爾蓋茨在1993年提出的維納斯計劃-即數字家庭計劃,更是把傳統的自動控制技術和信息技術聯系在了一起。這在美國被稱為SmartHome,也就是現在智能家居的原型。除了在富人們的豪宅體現科技的驚艷之外,家庭自動化技術也確實產生了實在的價值。例如在歐洲的高福利國家,人們意識到家庭自動化技術可以給障礙人士和老人帶來很大的便利,因此在一些福利院和養老院得到了應用。
這個時期的智能家居,更確切地說應該叫做家庭自動化系統,它是使用統一的交互界面實現五大子系統:家庭安防、能源(電表、水表、煤氣等)、家電、燈光、娛樂的集中控制。雖然這一時期的智能家居系統已經初步進入了家居控制領域,但是由于源自傳統的商業樓宇控制技術,對于家庭應用來說首先是成本高昂,其次技術復雜需要專業人員安裝維護,導致應用難度高,因此長期以來市場反應不好,消費者的認知度也不高。
智能家居今生
第二代智能家居系統活躍于本世紀的頭一個10年。在這段時間里,信息技術的大發展催生了一個全新的行業-物聯網的出現。這是一種在互聯網基礎上延伸和擴展的網絡,其用戶端延伸和擴展到了任何物品與物品之間,即物與物之間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這給應用提供了無限的想象空間。這期間,智能手機的出現使得以往很多依靠個人電腦才能完成的事情可以在手機上輕松實現。智能手機成為了移動互聯網的實際載體,人們終于可以“掌握”互聯網了。
物聯網背景下的智能家居也出現了新的特點,它基于家居內實體(包括設備、人和環境)間的信息互聯,可以實現對客觀環境以及用戶主動行為更加全面、準確、智能的感知和判斷.并通過各類設備的協同和聯動,相互配合為用戶提供適用信息及服務。另一方面家庭的各個子系統與網絡也不再是信息孤島,可以與社區等外界信息和服務相銜接,從而更加智能地滿足用戶在家庭中的多種需求,形成更加豐富、方便和更高品質的生活模式。
手機和平板電腦成為了家居控制的中心。于是出現了這樣的“美好場景”:張繁忙的一天結束了,踏上回家的路程。我用手機一按,這時家里的電器有條不紊地開始工作了:空調開了;浴室里浴缸的水已經準備好;廚房里電飯鍋、微波爐則開始蒸飯、烹調菜肴(當然,早晨你出門前要把米飯和肉放進去),電茶壺加熱水,準備為你沏上香噴噴的綠茶……
這幅美好的畫面的確忽悠了很多人,從業者也爽快地意淫了一把。這個場景展現了利用手機等移動設備的隨時隨地的控制能力,的確實現了以往家庭自動化系統所沒有的便利。但實際上這里面的描述似是而非!首先這種操作本身不符合人們的行為習慣,因為人們要刻意去記得什么時候去操作手機!其次,應用本身沒有仔細挖掘用戶的真實需求。比如說這個遠程開空調,仔細想想是沒有必要的。那么遠程開燈呢?做飯呢?更是沒有太大意義。這樣的偽需求能忽悠消費者買單也就罷了,可怕的是從業者也被蒙蔽,看不到智能家居真正的價值點。
因此,國內的從業者不應該盲目跟風,而要扎扎實實地挖掘用戶的真實需求。好的一面是,由于國內廠家的努力,智能家居的價格降下來了,逐漸開始走向普通用戶家庭。但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智能家居叫好不賣座,就是因為存在很多從業者自以為是的偽需求。另外還有技術上的不完善,安裝使用不夠人性化等問題。
也許物聯網時代的智能家居,在降低成本,簡化安裝、優化操作基礎上,實現方便有意義的設備聯動并有效利用互聯網的內容服務給系統增值,才是應該重點考慮的方面。
智能家居未來
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是這個年代的標簽。物聯網系統產生了大規模的數據、這些數據的分享和使用能帶來極大的附加價值。這個時期的智能家居出現了“跨界”狂潮:消費類電子甚至是互聯網領域的巨頭們開始加入,如蘋果、谷歌、三星、小米等等。這種現象的出現,背后有其合理的邏輯:智能家居產品從來就不是純粹的工業產品。實際上,它不但要求有工業控制類產品的穩定性和可靠性,由于直接面向終端消費者,產品的易用性和時尚的工業設計也很關鍵。不但要靠得住,而且要玩得酷。這些消費類電子巨頭們的產品無一不具有引領潮流的工業設計。傳統智能家居企業、消費類電子行業巨頭、靈活的創業公司互相競爭,產品線更加豐富多彩。優秀產品的共同特點是,靈活系統架構設計-方便擴展,簡單的操作以及智能的應用。這一時期的產品真正開始跟智能掛上了鉤,跟時尚搭上了界。
完美的用戶體驗更是牢牢地粘住了消費者。這是一款真正的智能產品,通過運行在云端的自適應算法,NEST恒溫器在使用一段時間后便會準確地學習用戶的使用習慣,在用戶行為不出現太大異常的情況下,主動根據學習的結果來設置室內的溫度。這是以往任何恒溫器所沒有的全新功能。這項功能的背后是基于云計算平臺運行的智能學習算法。
在運作模式上,與傳統智能家居廠商不同的是,NEST不急于開發各種設備,鋪開平臺,而是戰略性的選擇恒溫器作為第一款產品,把體驗做到極致,然后開放接口,形成平臺和系統。這種組建生態系統的做法值得學習借鑒。
語音控制,語義解析是體現智能化的另一方面。蘋果在2014年的WWDC推出了HomeKit,給了智能家居產品開發者一個統一的控制平臺。這其中重要的一方面就是開放了語音助手Siri.國內也有不少優秀的語音應用產品,如百度的語義云,另外一些創業公司也在積極開發語義解析技術,如聚熵智能、云知聲等。
除了語義解析,視頻分析技術也應用到了智能家居設備上,出現了大批優秀的家庭攝像機應用,如Dropcam、Piper、Oplink等。這些產品利用視頻分析技術開發增值服務提供給用戶,增加了產品的附加價值。
免操作的智能控制、語義解析、視頻分析等越來越多的人工智能技術的落地,使得這一代智能家居產品的使用更接近于人們的習慣,也真正的變得“聰明”和“智能”起來了。當然這得益于無線網絡技術、云計算技術和嵌入式微處理器技術的發展和支撐,多深的水撐多大的船,這一代產品想不智能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