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農業在我們的印象中離高新技術隔得很遠,是落后的代名詞。不過作為最為基礎的產業,農業的效率又是極為重要的。在農業現代化程度非常高的美國,農業其實也一直被高新技術所惠及,從以往的祈求風調雨順,到天氣預報,再到順勢而為,農業面臨的自然條件復雜性其實更需要高新技術的反哺。
在美國威斯康辛州的古巴城,Matt Schweigert 是一個擁有 7000 英畝玉米地和大豆地的農場主,除了這片土地之外,25 輛拖拉機也是他的常規生產工具。更精密的生產工具還有帶有 GPS 的傳感器們,幫助 Matt Schweigert 分辨土地中的種子密度、噴灑了多少肥料,以及收成如何。
而傳感器獲得了大量數據也并不需要 Matt Schweigert 和他的員工們去進行計算分析,雖然數據都是可見的,一切只需要上傳到云端進行分析。
Matt Schweigert 和來自芝加哥的初創企業 640Labs 從 2013 年就開始試驗一款圓形橡膠小東西,他只需將這個小東西和拖拉機,或者聯合收割機,或者播種撒藥機連接,就能將數據源源不斷地往移動設備以及云端平臺發送,以往類似的設備需要手動輸入。
云端平臺的主要工作是進行數據分析和比對,比如分析同一片農場中的不同地塊,不同農場之間的收成差異,以及為何會有這種差異,是種植狀況,還是施肥狀況造成的。640Labs 的聯合創始人 Corbett Kull 說:
“農場里的絕大部分數據都凋零在田地里了,農民們光是勞作就已經夠忙碌了,我們要做的,就是減輕他們的負擔。”
去年,農業巨頭孟山都以近十億美元的高價收購了意外天氣保險公司 Climate,看重的就是這家公司在天氣數據分析上的能力,Climate 公司的平臺匯總了 250 萬個地點的氣象測量數據和各個主要氣候模型的天氣預報,同時綜合 1500 億個土壤觀測記錄,對這些數據進行處理,生成出 10 萬億個天氣模擬數據點,這就要求 Climate 公司的平臺必須在任何給定的時間下都能管理 50TB 的實時數據。而在去年年底,Climate 又收購了 640Labs,Climate 首席執行官 David Friedberg 說:
“我們堅信,利用農場的數據可以幫助農民最大限度地提高產量,優化自然資源的使用。將這些數據轉化為有價值的農民工具,需要將頂尖的軟件工程師、統計學家和從農學家到氣候學家的專業學科人士相結合。”
作為非常古老的產業,農業背后可以涉及到的產業鏈遠比想象中要長。于農民而言,通過大量的天氣等數據分析,可以告訴他們,什么時候最適合播種,什么時候最適合施肥除草除蟲,什么時候最適合收獲。
孟山都的首席技術官 Robert Fraley 說:
“天氣和氣候愈變愈快,挑戰與日俱增,不過到 2050 年的時候,我相信我們可以顯著地提高土地收益率,用更少的地產出更多的收成。”
雖然目前物聯網在消費電子領域還顯得比較稚嫩,不過在農業生產領域,物聯網、大數據和云計算這三個被許多人認為是“吹牛嘴炮三兄弟”的趨勢技術的作用開始顯現,融入土地中,做到厚德載物的境界,才是技術的最佳歸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