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的40年,是我市城市管理水平不斷提升的40年。
40年間,城市管理機構經歷了從無到有的過程,管理手段從“靠人喊、靠人走”轉向“數字城管”,環衛保潔告別“一把掃帚”進入“機械化”時代。城市環境經歷了從被動管理到主動服務、從雜亂無章到整潔有序、從占道經營到“門前三包”的美麗嬗變。
嬗變源于改革,改革推動嬗變。
“小配角”成長為“大城管”
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步伐,我市城市管理機構經歷了數次演變。
上世紀80年代末,我市組建第一支城市管理隊伍。按照國家“由建設部負責歸口管理、指導城建監察工作”的要求,當時的城管隊伍只是建設部門下的一個小小配角。
1996年,城市管理隊伍終于有了“轉正”的機會。我市正式掛牌成立市容局,為城市管理工作者設立了屬于他們自己的行政單位。“雖然當時的市容局職能單一、人數很少,但說明城市管理工作開始規范化、專業化。”已經退休的第一批城管人何小和告訴記者。
2005年3月22日,安慶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成立,集中行使市容、綠化、市政、環保、工商等行政處罰權。
2017年,城市管理工作邁入新階段。我市深入推進城市管理體制改革,對城市管理的范圍和職權做了新一輪調整,開始推行“大城管”模式。“大城管”的“大”字首先體現在城市管理區域范圍的擴大上,過去無人問津的水面有了專門的執法隊伍,在城市管理方面找不到上級機構的高新區也有了自己的管家。“大”字還體現在職權的延伸上,城市管理工作不再局限于市容管理、環境衛生和綜合執法三大類,而是擴展延伸到市政維護、園林綠化、公用事業等七大類。
2018年3月,城市管理體制改革正式落地,市政、園林、路燈等部門劃歸市城市管理局,“大城管”格局正式形成。
40年來,城市管理工作快速適應社會發展需要,以問題為導向,不斷摸索、創新,在體制上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為日后逐漸美麗的城市環境打下堅實的基礎。
傳統經驗型轉向現代科技型
“在華中西路與少年宮東路交叉口附近,一家超市存在出店經營行為,請城管執法人員盡快前去處置。”11月22日,信息采集員葉倩文通過“城管通”上傳一張照片。數字城管指揮平臺的工作人員第一時間通過平臺看到照片,立刻通知市城市管理局路面支隊二大隊執法人員趕到現場。不到半小時,這家店的出店經營行為得到整改。
這樣的高效率在過去想都不敢想。“過去處理問題都是靠人喊、靠人走,很多問題得不到及時上報和處理,影響了市容秩序。”今年50歲的城管人何立祥說,十幾年前他和隊員全靠經驗發現問題、處理問題。
為了解決效率低下的問題,我市開始謀劃建設數字城管監督指揮中心。2015年10月,指揮中心平臺正式投入使用,標志著城市管理手段實現從“傳統經驗型”到“現代科技型”轉變。
11月22日,記者在市城管局數字城管監督指揮中心了解到,指揮中心實行24小時值班制度,組建了48人的數字城管隊伍,把80平方公里化為48個網格。信息采集員穿梭在網格里,發現問題立即通過城管通APP上報指揮中心。中心審核后直接通過平臺系統派遣到城管執法隊員或通過專網線路發送到其他相關責任部門,要求做到按時處理、即時辦結。
據統計,從2015年10月到2018年10月底,數字城管共發現22余萬條問題。其中,98%的問題都按時處置了。“記得去年冬天的一個晚上,家附近有施工噪音,我就打了12319城管熱線電話。當天晚上執法人員就來了,噪音很快就沒了。”家住碧桂園的居民張秀蘭說。
“一把掃帚”到“機械化”時代
環衛保潔是城市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40年間,我市環衛事業經歷了3次改革,分別是市場化試點、政府購買服務和引進PPP模式。三次改革使城市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提起環衛事業的40年變化,干了20多年環衛工作的蔣紅霞話匣子一下打開:掃帚、簸箕、木板車等工具逐漸退出歷史舞臺,密封垃圾車、高壓沖水車、自動掃地機輪番上陣。“90年代,環衛隊伍中幾乎看不到機械設備。2000年以后,才出現幾輛垃圾車和灑水車。現在,機械設備已經有幾百輛了。”蔣紅霞說。
2017年,我市引入環衛PPP模式,環衛機械化作業率從不足30%提高到90%以上。環衛事業進入機械化時代,“一把掃帚”掃遍大街小巷成為歷史。
迎江區環衛中心胡永是一名環衛清洗車駕駛員,他駕駛的護欄清洗車是環衛工人的“好幫手”。“500多米長的護欄,幾分鐘清洗完畢。擱在過去,得要四五個人洗上大半天。”胡永感慨到。
環衛PPP模式不僅提高了清掃效率,減輕了環衛工勞動強度,也讓城市保潔進入精細化時代。“過去只要把馬路上大垃圾掃掉就行了,現在哪怕是石頭縫都要掃干凈。”環衛工人哈玉英說,光靠人力是很難實現的,必須依靠各種各樣的機械設備。截止到目前,城區環衛機械車輛共有700多輛。
今年4月,安慶京環進駐宜秀區大龍山鎮,組織30名環衛工人開展業務技能培訓,市區城鄉環衛一體化的序幕正式拉開。
2017年,垃圾分類試點工作率先在市區8個小區開展,取得初步成效。今年,垃圾分類試點范圍不斷擴大:11月,宜秀區在大龍山鎮桃元、百華、永林、總鋪四個社區安裝了垃圾分類站點設備,迎江區在長風鄉聯興村、將軍村、合興村和新洲鄉青龍村等四處設立了垃圾分類亭,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垃圾分類的行動中。
一座天藍地凈的城市正向我們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