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網D1Net》4月18日訊
提起“霧霾”兩個字,很多人都會愁眉緊促,當前,霧霾問題已經不是一個地域性問題,而是全國性的難題,霧霾圍城讓很多人感覺到了無處可逃的深深絕望,今年兩會期間,空氣質量更是引起了公眾的集體危機感。要想徹底告別霧霾,必須借助大數據的力量對它進行全面的監測與分析,才能有效地預警和治理。
近來我國多個城市爆發霧霾天氣,空氣污染嚴重。一時間,霧霾、PM2.5“爆表”成為坊間熱議、微信微博熱門話題。隨著PM2.5對于人體健康的危害日益被公眾熟知,人們對于“霧霾假”的呼聲也越來越高。有人調侃,重度污染天走在上班路上就是一臺“人肉吸塵器”。對于戴眼鏡的我來說,很反感口罩,現如今,也開始了上下班路上用口罩武裝,家里也必備了空氣凈化器,業余時間就在微博、微信搜各種應對PM2.5的偏方,不管這些有沒有效果,權當心理安慰了。
憶往昔,藍天白云、空氣清新、河流清澈,現如今,成為我們的向往。過去環境保護意識的淡薄已經讓現在的我們嘗到了惡果,過度的污染和環境破壞已成為影響居民健康安全的重要因素,所以推動環境保護相關的法規政策出臺,加強對于資源節約、廢物減排和治理污染技術的研發和執行已經迫在眉睫。
“霧霾”現已成為許多都市人最擾心的一個熱詞。如何緩解十面“霾”伏,保障呼吸安全已是民生最大的期待。究竟十面“霾”伏的敵人來自何方?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或許可以尋根溯源,因為它能幫助人們更準確地了解、判斷生存環境中最重要的一面——空氣質量。
借助大數據采集技術,我們將收集到大量關于各項環境質量指標的信息,通過傳輸到中心數據庫進行數據分析,直接指導下一步環境治理方案的制定,并實時監測環境治理效果,動態更新治理方案。通過數據開放,將實用的環境治理數據和案例以極富創意的方式傳播給公眾,通過一種鼓勵社會參與的模式提升環境保護的效果與效率。
預測變化趨勢,構建大數據監控分析平臺
到底是什么原因使此次霧霾遲遲不退?環保部門分析,污染排放強度高,燃煤、機動車、工業揚塵這些污染物排放量大;加之氣象條件不利,污染物難以及時擴散;區域污染和本地污染“貢獻”疊加,PM2.5污染區域性及相關聯區域污染相互傳輸,是重污染形成過程的重要因素。那么,燃煤、機動車、工業污染和揚塵究竟各自“貢獻”了多少PM2.5、PM10?高耗能企業的生產規模、排放量這些數據是否層層上報,準確統計?掌握此數據的部門是否能向社會公開?是否能夠有更準確的數字?因為目前的數字都是大致而已,而且不同的研究機構發布的也各不相同。
數據生來就不是平等的,有一些數據更重要,所以首先就需要關注更重要的數據,并基于重要數據去進行預測。其次,數據的重要性也有相應的排序,哪些數據要優先采用,哪些數據需要舍棄,這就需要進行數據清洗。此外,數據的應用是有范圍限制的,還需要關注數據的范圍,基于這些數據的范圍來做出決策,看哪些數據是更加實用,哪些數據不那么實用。
在今年兩會期間,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倡導:像對貧困宣戰一樣,堅決向污染宣戰。他強調必須有所作為,同時公開、透明并及時向公眾公開PM2.5的數據,提醒公眾有污染,損健康,要加強自我防護。要樹立全民意識,需要全民參與,共同治理。
開放的大數據助推智慧城市
放眼望去,“智慧城市”的大潮正席卷著中國乃至全球的城市。但是,在這里,我們不得不觸碰當前中國城市面臨的嚴重環境問題——霧霾。毋庸置疑,它已經成為目前最困擾中國城市發展的頑疾。
那么,如何化解霧霾問題呢?首先看看世人皆知的“霧都”倫敦。上世紀50年代,倫敦的城市環境非常糟糕,通過一系列的治理,現在倫敦摘掉了“霧都”的帽子。
隨著物聯網技術的普及和發展,智慧城市大踏步地發展和建設,有效的防御和監測我們的居住環境乃重中之重。我國應建立霧霾污染監控預警機制,一旦預測到可能發生大規模、嚴重的霧霾污染,就要提前啟動污染源削減行動,警示公眾。霧霾的形成與污染物排放有直接關系,也與氣候條件有關。我們需實施監控預警,動態解析污染來源,還要研究停產多少企業、停駛多少機動車,將需花多少錢,而公眾的健康和社會收益是多少,經濟影響會怎樣??只有通過這樣系統的科學研究,才能形成更好的決策。
開放數據是數據挖掘的重要來源,城市數據來自市民和政府,同時又服務于市民和政府。公民有了知情權、政府有了公開信息的義務,數據才變得像資源一樣被開采并且能夠被利用,否則,數據分散、隱藏在各個地方,之后的挖掘、可視化、應用都是不切實際的。只有開放數據,才能使智慧城市的數據收集更全面,才能讓數據更好地服務于智慧城市建設。
在可以預見的未來,大數據將遍布智慧城市的方方面面,從政府決策與服務,到人們的生活方式,再到城市的產業布局和規劃,以及城市的運營和管理方式,都將在大數據支撐下走向智慧化,大數據成為智慧城市的智慧引擎。
這次霧霾污染事件給各地政府敲響了警鐘,各地政府應弄清楚污染源和污染等級的關系,制定應急方案,明確當發生哪種程度的污染時,將采取哪些應對措施,將可能達到怎樣的效果;還要提前主動警示公眾大氣污染程度以及應對措施。我們期待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我們生活的環境會有所改善,同時也希望有一定的監測機制去幫我們做一個預警的提醒作用,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的有保障。由此,依靠大數據分析北京或其他城市空氣污染的形成及對策,任重道遠。
D1Net評論:
隨著智慧城市浪潮洶涌來襲,霧霾問題已經成為令全國人民頭疼的難題,消滅霧霾也已經成為社會大眾共同的心愿,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似乎讓人看到希望,運用大數據消滅霧霾,確實是一個不錯的解決方法,但是,從制定對策到徹底消滅霧霾,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