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常聽中新天津生態城的居民說:“我們這兒上下班點兒,路上越來越堵了”“有的餐廳開始排隊了,周末至少要排三四個小時”……
這樣的場景不難看出,生態城的人氣越來越足了。有人不禁要問,在廢棄的鹽堿地上建起來的新城,是怎么“圈粉”的?生態城人給出了這樣的答案:“靠的是‘顏值’和‘智慧’,‘顏值’是基礎,‘智慧’是核心,是生態城的名片。”
作為中新兩國政府的合作項目,生態城開發建設10年來,探索智慧城市的步伐,從未停止過,并且還將智能產業作為未來的主攻方向。如今,一批看得見、摸得著的智能科技項目落地,讓“智慧”由概念變為現實。
這幾天,中新友好圖書館頗為“走紅”。開館半月來,日均進館讀者已經達到2500人,而他們多數是奔著圖書館最大的亮點──“智慧借還書”來的。中新友好圖書館工作人員郭爭告訴記者,中新友好圖書館借鑒了新加坡國家圖書館在手機借書、智能排架機器人等方面的經驗,是名副其實的智慧圖書館。“館內的自助查詢系統可以顯示圖書定位和導航路線,方便讀者在‘書海’中快速、精確地找到書;自由‘穿梭’的機器人‘小圖’也能為讀者提供咨詢和圖書借還服務。”郭爭介紹說,他們還研發了手機APP,在國內率先實現掃碼、刷臉借還書;館外還設有汽車穿梭還書系統,讀者不下車就能快速還書。
而在這座無處不科技的圖書館旁邊,一處充滿創意和未來感的銀色調公交站格外顯眼,它就是小有名氣的生態城智慧公交站。目前,生態城服務中心、國家動漫園、南開中學、中新友好圖書館4個站點共設置了4組、8個站臺,這也是國內首批智慧公交站。記者看到,與傳統公交站相比,智慧公交站不只是外觀加分,實用功能也相當豐富:能提供WiFi熱點、有高清LCD顯示屏、手機充電接口、自行車棚、無人售貨機等。乘客在等車時能在顯示屏上查公交運行狀態和站點、線路、換乘信息,以及周邊景點票務和天氣預報、生活服務、地圖導航,還可以購物和借閱電子書。
智慧公交站給人們帶來了智慧體驗,而分布在生態城街頭的400組智慧燈桿則實現了對節能、環保、氣象、安防、交通、公共設施運行等數據信息的監測、采集和分析,它們是生態城的“眼”和“腦”,實時傳輸著大數據。生態城投資開發有限公司公用事業部部長孫繼光說:“智慧城市要實現高效,必須打破傳統橫向、多專業分離的狀態,進行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有效集合,比如智慧燈桿,我們通過它整合各種數據,然后分析,這樣在智慧應用上才有真正的抓手。”
智慧燈桿除了具備光源色溫控制、單燈亮度調節等基礎照明功能,還有交通路況監控、違章停車識別拍照、語音報警求助、WiFi熱點發射、空氣質量監測、電動車充電、城市噪聲監測、道路積水監測等多項智慧功能,其搜集到的各類信息都匯總到運維中心,工作人員會在中心中控室通過大屏幕實時掌握情況。
在中新大道上的一處智慧燈桿前,記者了解到,智慧燈桿下方的智能充電盒上有充電接口、一個緊急停止按鈕,以及付款用的二維碼、刷卡感應區。智慧燈桿上方安裝了360°高清攝像頭,可對重點區域24小時監控,自動捕捉人臉并進行抓拍。不僅如此,燈桿上還設有報警按鈕,路人遇緊急狀況可按下按鈕,與運維中心通話,工作人員隨即能準確定位,并通過攝像頭遠程查看現場情況。
“現階段,生態城正全力推進智慧城市建設,初步明確了‘1+3+N’總體框架。”生態城經濟局副局長王喆說,“1”是建設一個智慧城市運營中心,整合相關的城市運維與管理信息,以后還會有民生信息,包括交通出行、食品安全、菜價、蔬菜農藥殘留物檢測結果等都將在相關渠道發布;并且會從“醫食住行樂”入手,改善人們生活,比如探索互聯網醫療診詢。“3”是3個“一”:一張圖匯聚城市全部信息數據,一張網結合人工智能和物聯網技術收集、再利用數據,一個ID認證碼讓企業人員和居民兌現公共服務。“N”是未來要建設若干智慧應用項目,給企業創業、居民生活帶來更多科技和智慧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