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關鍵
智慧城市不是個新概念,然而卻在近幾年異常火爆,究其根本是科技不斷地進步,技術硬件條件逐漸發展完善、產業規模快速壯大,更重要的是國家政策的有力支持。
政策扶持對于智慧城市建設推進的意義重大:中國城市化“政府主導”的因素大于“市場演變”的因素,政策在城市規劃中起到決定性作用。2010年開始,國家及地方“十二五”發展規劃陸續出臺,許多城市把建設智慧城市作為未來發展重點。隨后,政策文件分別從總體架構到具體應用等角度分別對智慧城市建設提出了鼓勵措施,“加快”和“促進”是出現頻度較高的關鍵詞,隨著智慧城市參考指標體系的構建完善,前瞻判斷政府對于智慧城市建設的細化指導意見將會陸續出臺,智慧城市建設的“政策光環”仍將延續。
由市場行為逐漸轉變為政府力挺,雄安新區的建立等表明,智慧城市已經成為我國新型城鎮化發展的必然選擇。近年來,政府積極推動大數據的共享,打破信息孤島,數據驅動城市運營管理能力提升步入新階段;互聯網公司、電信運營商等企業積極參與,云計算、大數據等新技術應用提升智慧城市內涵和外延,在電子政務、民生信息化服務、城市交通、金融監管、醫療等方面產生積極的社會效應,提升了整個社會的精細化管理水平。
大數據為“智慧民生”提供服務
如今全球已步入移動互聯連接一切的時代。移動互聯的發展使我們有能力把一切通過數字化的方式連接起來。
大數據實踐包含互聯網大數據、政府大數據、企業大數據、個人大數據等多個維度。目前,互聯網大數據是已經開始得到有效利用的細分領域,而政府、企業和個人的大數據應用才剛剛開始,是“互聯網+”背景下大數據應用的重要發展方向。
2018年,大數據在各行業的全面深度滲透將有力地促進產業格局重構,驅動生產方式和管理模式變革,推動制造業向網絡化、數字化和智能化方向發展……
在數字建設峰會華為展臺的智慧城市展區,華為呈現了如何實現基于城市全場景數據的城市運行、應急聯動和決策支持。華為攜手合作伙伴泰華打造的“智慧路燈”包含了智慧照明、氣象、環境監測、視頻監控、應急呼叫、公共廣播、LED信息發布、無線網絡、智能充電樁、RFID、觸摸屏顯示等多種功能。其可作為今后市政建設的一個位置點和求助點,可設有一鍵報警按鈕。同時該道路上的監控攝像頭也會立刻拍攝現場的實時視頻,并傳回管理平臺,以便采取最適宜的緊急救助措施。
智慧城市建設打破信息孤島是關鍵
大數據是城市各個領域實現“智慧化”的關鍵性支撐技術,從政府決策與服務,到人們衣食住行的生活方式,再到城市的產業布局和規劃,直到城市的運營和管理方式,大數據遍布智慧城市的每個角落。
從城市管理角度看,智慧城市建設不僅僅是一場技術革命,更是一場治理革命。建設智慧城市必須先解決兩個突出問題,一是打破信息孤島,實現數據開放共享;二是利用開放的數據,挖掘其最大應用價值。
事實上,智慧城市還遠沒有到“很美”的程度。據《2017中國地方政府數據開放平臺報告》顯示,截至去年4月,全國19個地方政府數據開放平臺的8398個開放數據中仍有約25%的機器可讀性較差。
“我們的城市已經形成了,并不是一張白紙,過去形成的大量信息孤島,是智慧城市建設面臨的關鍵難題”。中科院院士梅宏認為,信息孤島的產生是隨著網絡化開始的,信息技術網絡化發展自然帶來了信息孤島的問題,對于智慧城市建設而言,打破信息孤島,實現數據的開放共享,尤為重要。“要解決信息孤島的問題必須從法律法規、標準規范、技術手段方面著手,三管齊下才能奏效,這本身也是一個巨大的市場。”
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院長樊建平認為,城市數據的可獲性非常關鍵,政府作為城市管理者,目前掌握著大量數據,如何以一種可控、可信方法來公布數據,對智慧城市建設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