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一级在线观看,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亚洲,免费一级欧美大片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智慧城市產業動態 → 正文

一線城市“大城市病”愈演愈烈

責任編輯:editor005 作者:毛振華 |來源:企業網D1Net  2016-12-19 13:51:08 本文摘自:經濟參考報

專家呼吁加快生態城市建設,讓城市回歸自然、理性、宜居。

當前,不少城市與自然環境之間的割裂越發突出。不但青山綠水難尋,而且空氣污染、交通擁堵、房價高漲等問題突出。近日在天津舉行的中國(天津濱海)國際生態城市論壇上,與會專家呼吁,面對日益突出的“大城市病”,亟待按照生態城市的規劃理念,采取疏導為主、限制為輔的相關舉措,加快生態文明建設,恢復宜居的城市生態環境。

“大城市病”愈演愈烈

據環保部通報,從12月16日開始至21日,受不利氣象條件影響,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發生大范圍污染天氣,本次重污染過程影響范圍廣、持續時間長、污染程度重。15日,京津冀多個城市宣布啟動重污染紅色預警。而此前,入冬以來,京津冀多個城市已數度連續多日處在霧霾籠罩中。

霧霾問題只是隨著城市不斷擴張而涌現出的眾多問題中的一點。近年來,國內眾多一線城市陷入道路交通擁擠、房價居高不下、水源地污染突出等問題的怪圈。“攤大餅”式的病態發展模式在多個城市復制,新型城鎮化建設難有根本性突破,大量居民集中在城市中心地帶,“大城市病”愈演愈烈。

英國格拉斯哥大學社會與政治學院教授王亞平認為,可持續發展的城市應當是提高生活質量、減少資源消耗的,同時在交通、能源、廢品回收利用等方面可以實現資源循環利用。按照這一標準,多數國內城市難以達到可持續發展城市的要求。

全國工商聯名譽主席黃孟復、南開大學教授毛洪鈞等人士分析,我國工業化發展已進入中后期,但城鎮化水平卻遠遠落后于工業化水平。過去的經濟發展模式導致了我國城鎮化高度集中,人口大量集中在城市,“大城市病”因而越發突出。

應合理規劃生態城市建設

專家、學者們呼吁,“攤大餅”式的城市發展模式難以維系,應盡快科學、合理規劃生態城市建設,讓城市回歸自然、理性、宜居,這就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摸清城市污染根源,制定協調發展規劃。毛洪鈞認為,一再出現的重度霧霾天決定了大城市應盡快摸清主要大氣污染物在空間、時間上的分布,確定大氣污染成因、主要污染物的輸送遷移等特征規律,進而采取對策控制污染源。

與此同時,城市應有切實可行、又能關照長遠的生態協調發展規劃。它不能停留在紙面上,而應真正明確落實部門以及目標性的時間節點。黃孟復認為,這一規劃應融入周邊環境,例如京津冀協同發展就是使北京、天津發展融入同一軌道。規劃須貫穿始終,與市民感受相結合。

探索試點碳預算管理。為真正使城市低碳落到實處,實施碳預算管理具有可行性。目前,全球碳預算只有一萬億噸。以天津為例,人均年碳排放量超過10噸,但在倫敦、紐約、東京等產業結構相似的發達國家城市,人均年碳排放量只有5噸。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與發展環境研究所所長潘家華建議,選擇試點地區、領域,真正推進碳預算管理。

“碳預算管理是推進低碳城市建設最為有效的途徑。”他建議,可先從企業、城市入手,編制企業、城市碳預算,按照誰排放誰付費的原則,體現約束機制。在成熟的前提下,再向社區、學校、醫院等擴展。

推進裝配式建筑發展,降低建筑垃圾排放。住建部最新發布的《建筑產業現代化發展綱要》中提出,到2020年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達20%以上,到2025年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達50%以上。不過,我國目前建筑施工仍以現場澆筑作業為主,新建建筑中裝配式建筑比例不足5%,高房價下建筑垃圾大量產生,成為環境不小負擔。

中國建筑學會建筑產業現代化發展委員會秘書長葉明、北京市住建委科技促進中心現代產業化辦公室主任郭寧等專家表示,推廣裝配式裝修可以從本質上提升建筑工程品質,減少建筑垃圾排放和污染,降低資源和能源消耗,實現建筑業的可持續發展。

但由于經濟、科技、觀念等諸多因素影響,裝配式建筑的推廣目前比較緩慢,實現建筑可持續發展道路漫長。天津住宅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李軍華建議,在產業初期,政府應發揮推動和引導作用,加大全產業鏈龍頭企業、產業集團培育,加強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讓裝配式建筑從理念成為現實。

政府引導與市場化手段形成合力

專家表示,發展生態城市,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政府引導與市場化手段形成合力。同時應做好科學規劃,提高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

加快綠色、低碳、節能環保技術供給。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對外經濟研究所所長張燕生表示,當前發展生態城市最大的約束,就是缺少綠色的、低碳的、節能環保的技術供給。他認為,建設生態城市應靠“兩個發動機”:一個是形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創新環境,提供源源不斷的生態技術;另一個是政府應為生態城市提供公共產品與公共服務。這都需要政府引導與市場化手段形成合力,催生更多環保技術的產生。

世界未來委員會榮譽委員、英國皇家建筑學院榮譽委員赫伯特·吉拉德特也認為,建設生態城市必須要提高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這就需要先進技術的支撐。他判斷,未來仿生物性、綠色化學、工業和再生能源,以及綠色納米技術都將成為技術創新的重點,它們也是建設生態城市的重要支撐。

專家提醒,應警惕智慧城市建設成為空智慧。在生態城市建設中,率先推動智慧城市建設被認為是一種有效的途徑。不過,國務院參事、原住建部副部長仇保興指出,當前智慧城市的設計、建設存在不少誤區:一是混淆了手段與目標。有城市提出,智慧城市就是在城市規劃建設管理中應用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新技術,但這只是手段,并沒有解決任何實際問題;二是混淆了政府的自身建設與服務能力。智慧城市不能只是電子政務、無紙化辦公,這些與城市節能減排毫無關系,屬于自身服務能力建設;三是把城市的商品與公共品混淆。有的城市提出發展電子商務、智慧產業,但這些屬于“互聯網+”,對于治理城市病并無裨益。

“智慧城市的設計應聚焦城市的公共品,服務于城市節能減排,治理‘城市病’。”他提醒,要防止智慧城市成為不治“城市病”的空智慧,尤其不要被少數IT企業綁架,成為單純的商業品的智慧城市。

關鍵字:大城市病一線城市

本文摘自:經濟參考報

x 一線城市“大城市病”愈演愈烈 掃一掃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當前位置:智慧城市產業動態 → 正文

一線城市“大城市病”愈演愈烈

責任編輯:editor005 作者:毛振華 |來源:企業網D1Net  2016-12-19 13:51:08 本文摘自:經濟參考報

專家呼吁加快生態城市建設,讓城市回歸自然、理性、宜居。

當前,不少城市與自然環境之間的割裂越發突出。不但青山綠水難尋,而且空氣污染、交通擁堵、房價高漲等問題突出。近日在天津舉行的中國(天津濱海)國際生態城市論壇上,與會專家呼吁,面對日益突出的“大城市病”,亟待按照生態城市的規劃理念,采取疏導為主、限制為輔的相關舉措,加快生態文明建設,恢復宜居的城市生態環境。

“大城市病”愈演愈烈

據環保部通報,從12月16日開始至21日,受不利氣象條件影響,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發生大范圍污染天氣,本次重污染過程影響范圍廣、持續時間長、污染程度重。15日,京津冀多個城市宣布啟動重污染紅色預警。而此前,入冬以來,京津冀多個城市已數度連續多日處在霧霾籠罩中。

霧霾問題只是隨著城市不斷擴張而涌現出的眾多問題中的一點。近年來,國內眾多一線城市陷入道路交通擁擠、房價居高不下、水源地污染突出等問題的怪圈。“攤大餅”式的病態發展模式在多個城市復制,新型城鎮化建設難有根本性突破,大量居民集中在城市中心地帶,“大城市病”愈演愈烈。

英國格拉斯哥大學社會與政治學院教授王亞平認為,可持續發展的城市應當是提高生活質量、減少資源消耗的,同時在交通、能源、廢品回收利用等方面可以實現資源循環利用。按照這一標準,多數國內城市難以達到可持續發展城市的要求。

全國工商聯名譽主席黃孟復、南開大學教授毛洪鈞等人士分析,我國工業化發展已進入中后期,但城鎮化水平卻遠遠落后于工業化水平。過去的經濟發展模式導致了我國城鎮化高度集中,人口大量集中在城市,“大城市病”因而越發突出。

應合理規劃生態城市建設

專家、學者們呼吁,“攤大餅”式的城市發展模式難以維系,應盡快科學、合理規劃生態城市建設,讓城市回歸自然、理性、宜居,這就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摸清城市污染根源,制定協調發展規劃。毛洪鈞認為,一再出現的重度霧霾天決定了大城市應盡快摸清主要大氣污染物在空間、時間上的分布,確定大氣污染成因、主要污染物的輸送遷移等特征規律,進而采取對策控制污染源。

與此同時,城市應有切實可行、又能關照長遠的生態協調發展規劃。它不能停留在紙面上,而應真正明確落實部門以及目標性的時間節點。黃孟復認為,這一規劃應融入周邊環境,例如京津冀協同發展就是使北京、天津發展融入同一軌道。規劃須貫穿始終,與市民感受相結合。

探索試點碳預算管理。為真正使城市低碳落到實處,實施碳預算管理具有可行性。目前,全球碳預算只有一萬億噸。以天津為例,人均年碳排放量超過10噸,但在倫敦、紐約、東京等產業結構相似的發達國家城市,人均年碳排放量只有5噸。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與發展環境研究所所長潘家華建議,選擇試點地區、領域,真正推進碳預算管理。

“碳預算管理是推進低碳城市建設最為有效的途徑。”他建議,可先從企業、城市入手,編制企業、城市碳預算,按照誰排放誰付費的原則,體現約束機制。在成熟的前提下,再向社區、學校、醫院等擴展。

推進裝配式建筑發展,降低建筑垃圾排放。住建部最新發布的《建筑產業現代化發展綱要》中提出,到2020年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達20%以上,到2025年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達50%以上。不過,我國目前建筑施工仍以現場澆筑作業為主,新建建筑中裝配式建筑比例不足5%,高房價下建筑垃圾大量產生,成為環境不小負擔。

中國建筑學會建筑產業現代化發展委員會秘書長葉明、北京市住建委科技促進中心現代產業化辦公室主任郭寧等專家表示,推廣裝配式裝修可以從本質上提升建筑工程品質,減少建筑垃圾排放和污染,降低資源和能源消耗,實現建筑業的可持續發展。

但由于經濟、科技、觀念等諸多因素影響,裝配式建筑的推廣目前比較緩慢,實現建筑可持續發展道路漫長。天津住宅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李軍華建議,在產業初期,政府應發揮推動和引導作用,加大全產業鏈龍頭企業、產業集團培育,加強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讓裝配式建筑從理念成為現實。

政府引導與市場化手段形成合力

專家表示,發展生態城市,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政府引導與市場化手段形成合力。同時應做好科學規劃,提高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

加快綠色、低碳、節能環保技術供給。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對外經濟研究所所長張燕生表示,當前發展生態城市最大的約束,就是缺少綠色的、低碳的、節能環保的技術供給。他認為,建設生態城市應靠“兩個發動機”:一個是形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創新環境,提供源源不斷的生態技術;另一個是政府應為生態城市提供公共產品與公共服務。這都需要政府引導與市場化手段形成合力,催生更多環保技術的產生。

世界未來委員會榮譽委員、英國皇家建筑學院榮譽委員赫伯特·吉拉德特也認為,建設生態城市必須要提高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這就需要先進技術的支撐。他判斷,未來仿生物性、綠色化學、工業和再生能源,以及綠色納米技術都將成為技術創新的重點,它們也是建設生態城市的重要支撐。

專家提醒,應警惕智慧城市建設成為空智慧。在生態城市建設中,率先推動智慧城市建設被認為是一種有效的途徑。不過,國務院參事、原住建部副部長仇保興指出,當前智慧城市的設計、建設存在不少誤區:一是混淆了手段與目標。有城市提出,智慧城市就是在城市規劃建設管理中應用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新技術,但這只是手段,并沒有解決任何實際問題;二是混淆了政府的自身建設與服務能力。智慧城市不能只是電子政務、無紙化辦公,這些與城市節能減排毫無關系,屬于自身服務能力建設;三是把城市的商品與公共品混淆。有的城市提出發展電子商務、智慧產業,但這些屬于“互聯網+”,對于治理城市病并無裨益。

“智慧城市的設計應聚焦城市的公共品,服務于城市節能減排,治理‘城市病’。”他提醒,要防止智慧城市成為不治“城市病”的空智慧,尤其不要被少數IT企業綁架,成為單純的商業品的智慧城市。

關鍵字:大城市病一線城市

本文摘自:經濟參考報

電子周刊
回到頂部

關于我們聯系我們版權聲明隱私條款廣告服務友情鏈接投稿中心招賢納士

企業網版權所有 ©2010-2024 京ICP備09108050號-6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9343號

^
  • <menuitem id="jw4sk"></menuitem>

    1. <form id="jw4sk"><tbody id="jw4sk"><dfn id="jw4sk"></dfn></tbody></form>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博罗县| 老河口市| 台南县| 博乐市| 吉首市| 大冶市| 广丰县| 松江区| 嘉义市| 忻州市| 墨竹工卡县| 宜章县| 天镇县| 伊春市| 盐边县| 寻乌县| 蚌埠市| 祁阳县| 新余市| 肥城市| 苏尼特左旗| 萨迦县| 含山县| 阿鲁科尔沁旗| 新巴尔虎右旗| 阜新市| 徐州市| 宁德市| 松潘县| 泸西县| 弥勒县| 永兴县| 东平县| 苍山县| 深泽县| 达州市| 普洱| 金湖县| 宽甸| 逊克县| 凌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