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信息技術已經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最強動力,并逐漸融入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融入城市發展的全過程。這種深度融合又直接反映在城市的快速發展上即城市建設快速向智慧化方向進展上。可以說智慧城市是信息技術推動下城市建設的必然產物,是工業化、城市化、信息化的深度融合的體現,體現為信息技術與工業、農業、社會等各個方面的全面融合發展。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今天智慧城市的內涵又有了新的內容,發展目標又有了新的方向。現在,我國超過300個城市相繼提出要進行智慧城市建設,有80%以上的二級城市也明確提出了建設智慧城市。這體現了我國城市管理者的智慧和魄力,也是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提出的“四化同步”發展戰略部署的重要舉措。
雖然我國智慧城市建設方興未艾,但與國外智慧城市建設思路與理念、方法與模式、標準與規范等方面相比仍有一段差距。此外,信息服務業滿足不了城市日益發展的應用需求;除了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外,全國大多數城市信息基礎設施明顯滯后于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城市居民普遍缺乏基本信息技能,全民信息能力亟待提高等,這一切都制約著我國智慧城市的發展。
由于我國城市建設基礎比較薄弱,當前我國城市化進程正面臨巨大機遇和挑戰,我們要在城市信息化建設比較薄弱基礎上開始全新的智慧城市進程。一方面,信息技術為智慧城市發展提供了巨大推動力。在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城市信息化進程中,智慧城市建設也成為我國城市發展和轉型的客觀要求,也是提高城市品質,增強城市競爭力,提高城市服務大眾能力的必然選擇。另一方面,隨著信息技術的推動,信息已經成為社會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
現代城市建設不僅需要自然資源,更需要信息資源。向智能型方向邁進是現代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城市發展的必然。對城市建設來說這即是戰略選擇也是現實要求。建設智慧城市,只有將信息技術、信息資源融合到城市建設過程中,才能更好地滿足城市建設發展的需要。
智慧城市萬億市場“新打法”背后的深思
有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國內在建的智慧城市數量已經達到386個,智慧城市目前也已經正式從原先的概念探索進入了實質建設階段。相關研究機構更是預測稱,未來十年,伴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與政策的大力推動,智慧城市建設領域的投資將超過萬億。
如此巨大的發展潛力和亟待拓展的市場規模,能引得眾多企業駐足、意欲分一杯羹也是不足為奇。不過,相比大小企業單打獨斗、各自為戰,行業內新近誕生的一種“組團作戰”式打法卻似乎更值得關注,而在這種企業“抱團”建設智慧城市的現象背后,國內智慧城市建設的現狀與面臨的挑戰也頗值得深思。
梳理一下可以發現,智慧城市絕對是近幾年國家各類政策文件與規劃中頻繁提到的熱詞。2012年底,住房城鄉建設部發布了“關于開展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工作的通知”,正式開展智慧城市試點工作。2014年3月,國務院發布的《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中明確提出“推進智慧城市建設”,將智慧城市納入國家級戰略規劃。
2016年4月,國家發改委規劃司司長徐林在新型城鎮化發布會上表示,“十三五”時期內,將有針對性地組織100個城市大力推進新型智慧城市建設,開展智慧城市建設效果評價工作,分行業、分領域選取一批有代表性的智慧城市優秀案例,以點帶面,促進城鎮化發展質量和水平全面提升。
政策的利好,無疑對國內的智慧城市建設開展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那么在這一股股的東風勁吹之下,國內的智慧城市建設目前又具體進展到了什么樣的階段?
“自2012年我國啟動智慧城市試點工作以來,在相關主管部門的大力推動下,在各地政府和企業的共同努力下,我國智慧城市建設如火如荼、蓬勃發展,在城市信息基礎設施建設、關鍵應用領域等方面取得顯著突破,一些智慧城市專項應用亮點工程,城市運行效果和管理水平得到較大的提升,智慧城市已經成為信息化領域的一個重要的分支。”國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周民介紹稱。
但周民也坦言,在喜人成績之外,目前國內智慧城市建設還面臨著一些問題。
“我國多數城市還處于智慧城市建設的一個探索階段,還存在缺乏頂層設計、技術標準不統一、數據整合共享難,智能基礎設施建設落后、社會公眾獲得感不突出等方方面面的問題,嚴格意義上講,很多‘智慧城市’其實還處于數字城市、信息化城市的發展水平,距離‘’智慧’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周民說。
不過,問題就是機遇,周民認為,從另外一個角度講,目前建設中面臨的一些問題,正好說明了智慧城市產業還存在著很大的創新發展空間。他認為,真正建好智慧城市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而在這個復雜的工程中,需要調動的,是來自各方各面的力量。
“智慧城市發展中的難點、痛點問題,不是純靠政府、純靠企業、純靠市場就能解決的,必須有效整合政產學研用各個方面的力量。”周民說。
警惕智慧城市建設“局部過度”
從長期發展來看,我國智慧城市建設還遠遠不足。但某些地方、領域出現的相對過度建設跡象足以引起我們的警惕,要防止“走偏”影響智慧城市建設的大局。
目前,我國有超過500個城市進行各類智慧城市試點或正在推進智慧城市發展計劃。據不完全統計,“十三五”期間預計投資規模將超過萬億元。智慧城市是中國城市發展的大機遇、大戰略、大方向,建設發展方興未艾。所以,從絕對意義上說,在很長時間內,中國的智慧城市建設存在著不足現象。但是在相對意義上,從小范圍內、小時間段內看,會有智慧城市過度的跡象,值得警惕。
例如:有的地方馬路上根本就沒有多少人與車,但也在投入巨資推出所謂“智慧交通”平臺項目;有的地方3年前建的園區與房子,現在房子依舊在,數據業務沒多少,顯得冷冷清清;不少企業拽著政府投資一些智慧產業的平臺項目,項目清單不斷增加,政府投資不斷累積,卻長期看不見效益,成為雞肋。
從這些例子中可以看到,智慧城市相對過度的跡象是存在的。雖然說,有關智慧城市建設的投資,特別是一些基礎設施部分,能夠對智慧城市整體建設起到支撐作用,其社會與經濟效益需要逐步顯現,不會立竿見影。但在此過程中,不應忽視可能存在的過度建設跡象。這種“局部過度”,不僅會帶來資源的浪費,使地方政府背上沉重的包袱;更重要的是,這種智慧城市發展模式若不調整,會致使相關政府部門越陷越深,進入惡性循環。在一些城市調研中,就有地方領導對建設智慧城市心有余悸。
智慧城市投資建設不足是長期的、全面的、絕對的,是智慧城市發展中的主要矛盾。某些投資建設過度是短期的、局部的、相對的,是智慧城市發展中的次要矛盾。當前,要防止次要矛盾變成主要矛盾,影響到智慧城市健康發展,甚至波及地方經濟社會全局。那么,如何才能使智慧城市過度建設的跡象得到緩解并最終消除呢?
一是從需求上下功夫。智慧城市的投資總是要對應著需求。在智慧民生、智慧產業、智慧政務方面的各類投入都是供給,它們都要對應著各類需求。一些地方在需求上考慮不深、不細、不具體,沒有充足的需求來引導供給、調整供給。未來,需求的功夫要下足,短板要補齊。
二是千方百計引導企業投資。現在出現這樣一種情況,就是很多企業“拽”著政府投資智慧城市。這些企業為政府出謀劃策,把政府要投資的原因講得很多,意義講得很足,緊迫性講得很重,引導政府拿錢購買智慧城市建設的產品與服務。但智慧城市建設不能僅依靠政府投入,而是需要政府和企業合作共贏。對地方政府來說,要保護與轉化企業的積極性,學會千方百計引導企業自身來投資,或者創造條件來形成有利于投資智慧城市的產業鏈條,吸引更多的企業和社會資本加入,智慧城市建設中政府過度投入的現象才能得到緩解。
三是要加強大區域統籌與規劃協調。智慧城市是共享的城市、開放的城市、創新的城市。以行政建制的縣、區、市甚至小城鎮來畫地為牢,盲目建設,就可能形成過剩與惡性競爭。應加強智慧城市基礎設施、產業布局等方面的統籌與共享、開放與互補。
智慧城市建設的關鍵點
在智慧城市建設過程中要促進城市的轉型、升級、發展,立足城市發展的實際,解決城市發展的重大問題,從城市發展的長期目標出發,設計好城市規劃,并注意智慧城市建設規劃和其他規劃無縫銜接。應該注意到,智慧城市建設是一項前所未遇的工作,建設過程中各種問題不斷侵擾著建設工作,把握好關鍵點才會使建設過程少走彎路。
關鍵點之一,智慧城市建設是全局性的,長遠性的,從全局出發做好頂層設計,才能整合個部門力量,統一思想,使智慧城市建設貼近本城市的發展需要。有些城市的管理者認為智慧城市建設主要是信息產業部門的事,使智慧建設方案變成可能存在天生的局限性,與智慧城市建設的全局性形成差距。
智慧城市建設需要做好全面、長遠的規劃,需要從城市建設的實際出發,依據本城市的發展基礎,找到本城市智慧建設、發展的突破口。僅從技術方案角度、從政府一個部門進度看待智慧城市建設,其所能涵蓋城市的寬度、廣度、深度恐怕是有限的。
政府部門需要即看眼前的建設需要,更要看到長遠建設要求,即要尊重政府各部門的意見,也要清楚城市百姓對智慧城市建設的長遠的期望和城市發展的長期目標。智慧城市建設需要一步一步來,閉門造車搞不好智慧城市建設。除了要依靠已有的建設經驗內外,還要認真學習信息技術帶來的新思想新內容,以及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智慧城市建設經驗。
關鍵點之二,智慧城市建設要回歸到城市本身,從城市建設角度看智慧,而不是從智慧角度看城市。有人這樣來定義智慧城市:所謂智慧城市就是指把感應器嵌入到城市的各種物中,并且被普遍連接,形成“物聯網”,然后將“物聯網”與現有的互聯網整合起來,為城市提供更便捷、高效、靈活的公共管理的創新服務模式,實現人類社會與物理系統的整合。
不可否認,物聯網的出現給城市建設確實注入了強勁的發展動力,而且遍布城市各個角落的傳感器、各種網絡把真實世界虛擬成了數字世界,使人們可以“坐在屋中觀天下”。但是,光有數據的整理和信息技術應用不是智慧城市建設的全部,物聯網的建立也只是為智慧城市建設奠定了基礎,物理上的建設代替不了科學治理,更何況智慧城市建設的根本是城市建設,而不是信息技術建設。以技術為出發點的城市建設最終可能導致建設結果與實際需求相距甚遠,或者建設了先進的系統但與城市發展階段不相吻合,從而背離了智慧城市建設的本意。
關鍵點之三,智慧城市建設需要高水平的信息化系統平臺,高質量的社會保障設施,較全面的信息收集系統,在智慧城市信息化平臺建設過程中,基礎支撐是信息技術,數據整合、共享是關鍵,數據采集、安全是保障,數據的存儲、使用是根本。沒有統一整合的智慧城市管理平臺,智慧城建設只能是分立的行業智慧孤島。
不可否認的是智慧城市建設的目標是使城市居民享受更好的社會體驗和服務,需要那些實實在在的使用者(用商業一點的詞叫用戶)能夠使用,會使用,愿意使用,真正給市民帶來實惠。先進的智慧城市管理平臺必須和城市發展階段相適應,和城市的實際需求相匹配,并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不斷改進和完善。
關鍵點之四,需要改變城市建設過程中形成的不正確的政績觀。智慧城市建設不是作秀的舞臺,要真正解放思想,改變多年來形成的政績觀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除了政府部門自身需要進一步提高思想認識外,還需要徹底改革干部選拔任用、干部考核方面存在的瑕疵。在信息技術推動下,智慧城市建設的發展進程突飛猛進,組織管理制度的改進能否和新形勢下干部選拔考核任用相適應是建設關鍵。智慧城市建設是一項長期任務,只有開始沒有結束,因為人們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和要求不會停止,滿足百姓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要求是社會發展的永恒目標。
關鍵點之五,智慧城市建設中數據的整合、協同、完善。智慧城市建設的基礎是數據資源的建設和整合,要將處在不同部門、不同行業、不同系統、不同數據格式之間海量數據融合和共享,深度挖掘數據資源,充分應用大數據等相關技術,形成支撐城市智慧決策的數據源。因此,智慧城市建設的基礎除了硬件建設外,更重要的是數據資源建設,沒有數據就沒有智慧產生的根源,就沒有構架在數據整合開發基礎上的智慧決策。
關鍵點之六,信息安全將是智慧城市建設中的難題。海量信息數據的搜集存儲,是智慧城市建設的必須,同時也讓信息數據處于安全風險之中。智慧城市建設中信息流將成為城市運轉的“血液”。
可以說在智慧城市建設中信息化硬件是支撐,海量數據是基礎,數據的融合、開發是核心,激發城市信息化活力滿足城市居民需要和城市發展是智慧城市建設的方向。沒有安全的數據就沒有智慧城市建設的順利發展,只有數據安全有保障,才能使智慧城市管理成為可能。
結束語
智慧城市是城市規劃、建設、運營、管理與信息化的廣泛交叉與深度融合,其涉及面寬、結構復雜,需要城市建設與信息化技術相互支撐、相互促進。因此,在智慧城市建設之前,首先要明確建設目的,摒棄僅僅以“高、精、尖”為目標,貪大求全,充分利用市場和政府“兩只手”,進行統籌規劃,防止無序發展和盲目建設。
智慧城市規劃設計要依據城市的國家定位、滿足城市功能要求,充分體現城市特色,體現出“智慧城市”在經濟、人文、地理等環境因素下的差異性。抓住關鍵點,以點為突破口,帶動智慧城市建設的全面均衡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