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大廳窗口,工作人員正為市民加緊辦件
5年前,銀川小伙王海開辦公司是場“持久戰”。工商、國稅、地稅滿城跑,抱著一大包材料,沒有一個月時間咋也跑不下來。
5年后,大二學生蘇洋僅一個工作日,就變身成為“小老板”。一個大廳受理、一張表格申請,蘇洋可以自由拓展經營范圍。
這樣的變化,要追溯到2014年銀川市行政審批改革經歷的一次切膚之痛。在此之后,銀川打通多個部門的行政壁壘,實現數據共享,努力實現數據歸集統一管理,政府機構服務方式和管理模式的變革,正從這場史無前例的自我革命中開啟。
A 始于切膚之痛
西市買鞍韉,北市買長鞭。這是兩年前人們往返于城市南北辦事的情景。
部門壁壘背后控制著多張證明,企業和市民被行政審批互為牽制、權力碎片化所累。這樣的體制絆住辦事人手腳,也扼住創業的喉嚨。
這樣各自為政的行政審批體制,自2014年12月22日發生變化。
這一天,銀川市“一竿子插到底”,將26個部門、100多個科室辦理的153項行政審批權全部劃轉到行政審批局7個業務處室直接實施,正式成立銀川市行政審批服務局,實現了“一局一章管審批”,審批人員直降90%。這場史無前例的政府部門大洗牌,不是一次簡單的權力集中,更是一場自我革命的切膚之痛。改到痛處還不夠,還要將審批流程從根上徹底再造。
一位全程參與行政審批改革的工作人員回憶:“根本了解不到審批流程和內容,就是拿著公函去溝通也是碰壁。”找熟人、摸門道,偷偷“潛”入原審批單位檔案室翻材料、查文件,下了“偷師學藝”的苦功,才理清成百上千項審批環節。
在市行政審批服務局成立這一天,寧夏浩意成勞務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王海平享受到審批改革“一站式”服務,領到了首套蓋有銀川市行政審批服務局印章的“四證一章”營業執照。
從“四證一章”到“三證合一、一照一碼”,再從“同城通辦”到“一表通”和營業執照“經營范圍”登記方式改革。鑒證改革切膚之痛的一張張營業執照,換來的是銀川商事制度的朝氣與活力。今年1月至10月,市行政審批服務局注冊登記企業9560戶,注冊資本766.94億元,分別比2015年同期增長14.7%、58.3%;新增個體工商戶17922戶,同比增長6.8%。
B 成于智慧支撐
“漏一個材料要再跑一趟,這是兩年前!”說這話的是銀川市西夏區興慶藥店一分店的白鳳江。趕個大早來到市行政審批服務局,缺了職業藥師工作牌,白鳳江不緊不慢地撥通了媳婦的電話:“媳婦,把工作牌拍個照片給我發過來。”拿到照片,白鳳江在工作人員趙樂的幫助下上傳材料,很快辦結了藥品經營許可證。這是網上審批的一個經典案例。
“啥證明都不交,這就辦完了?”寧夏大衛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經理郭兆興分分鐘辦完增加經營范圍事項和換發許可證事項。不交證明,也不用出證,郭兆興有些意外。讓郭兆興沒有想到的是,現在做生意竟這么方便。不用受制于各種證明,郭兆興的經營依托審管互動平臺,實現事中事后監管。這是審批改備案的一個經典案例。
從一站式審批,到網上審批,再到審批改備案,銀川市行政審批改革從體制機制上確定了審批權力相對集中,銀川市行政審批服務系統從技術上實現了信息化支撐。銀川順利跨入智慧政務的3.0時代。
在中興(銀川)智慧城市研究院的技術支撐下,審批改革經歷了7輪“瘦身”,網上審批從27項已增加到242項,審批改備案事項達到103項,“掌上審批”實現了APP淘寶式的“指尖上的政務”,讓信息跑腿代替了百姓跑路。
自運行以來,市行政審批服務局共受理事項35萬件,辦結34.79萬件,按時辦結率100%。
C 讓管理更智慧
行政審批改革,只是政府部門自我革命的開始。職能部門如何全面實現智能化應用和管理?銀川的答案直指智慧城市建設。
在過去的5年里,銀川與中興通訊圍繞交通、環保、城管、醫療、公安等數據,設計了智慧交通、智慧環保、智慧醫療在內的十大系統的13個子模塊,成為國內首個、也是唯一一個以城市為單位進行頂層設計的智慧城市。
歸集了智慧交通、智慧環保、智慧旅游、平安城市等多個部門的大數據。10月29日,建發大閱城正式開業。銀川人迎來了一次空前購物狂歡。通往建發大閱城的正源北街路段,出現嚴重擁擠。智慧銀川城市運行指揮中心掌握的3D全景路況信息,就可以為交警部門提供詳盡的交通管制依據。
“變被動式、救火式、善后式為主動式、前瞻式、預防式的管理,城市管理更加智慧,城市運行效率也隨之提高。”中興(銀川)智慧城市研究院副院長鞏遠波說。運用科技的力量,銀川正在試圖讓這座城市更加智慧、更加便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