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并非新的概念,我們之所以持續推薦智慧城市相關標的,是我們看到智慧城市作為政府城市治理的系統性工程,推進的核心在于政府治理方式真正實現轉變。經過近三年的探索,智慧城市推進慢的相關因素弱化,企業參與智慧城市建設的模式逐漸被市場接納。政府放開資源搭建開放平臺(2015年8月19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關于促進大數據發展的行動綱要》,強調政府數據融合、開放和安全),將部分城市治理問題交給市場(上海優先放開政府1000G交通數據,借助眾創+大數據模式,解決城市管理問題),是政府解決政府治理問題的更為有效的手段。我們看到,智慧城市建設,已從過去中央政策下達、地方政府進展緩慢轉變為地方政府領導主管智慧城市建設,進展明顯提速。各省市智慧城市建設規劃與政策逐步落實,僅武漢一地明確智慧城市投入817億。互聯網+政府的邏輯不斷被確立,智慧城市作為互聯網+政府的有效治理形式,其萬億的市場價值將逐步被市場認可。
城市優質公眾服務平臺實現智慧管理與服務。城市服務平臺是智慧城市建設中最為核心和基礎的一部分,其日益強化的整合服務為政府更好提供公共服務提供基礎。從電子政務發展水平來看,我國位列世界70名,仍有很大發展要求;從智慧城市公眾服務平臺建設進展來看,當前我國300個試點城市紛紛開始建設智慧政務系統,整體建設方案以每單筆不低于10億為訂單金額(據公開公告信息)計算,智慧政務系統已是數千億市場。當前,智慧城市整體服務商仍主要在城市服務平臺業務上跑馬圈地,業務較多但壁壘較低,圈地的核心是搶占數據入口,由建設向運營轉變成為企業布局共識。BAT同時對這塊業務積極布局,目前所看到的基本是以便民的輕應用(排號、繳費等)為主,用戶流量大是其核心競爭力,作為新入行者,我們預計短期內運營商和BAT不會形成完全競爭關系,而是呈現雙方合作共贏的格局,目前雙方合作在市場上已經體現。
城市產業升級和新產業發展打造智慧產業。智慧產業以政府視角入手,結合當前世界各國智慧城市中相關產業發展情況和我國現實產業發展情況,我們重點看好當前發展較成熟的智慧交通、智慧醫療,以及后期市場巨大的智慧社區(建筑)、智慧教育。我們推薦產業發展的一個重要邏輯是跟蹤國外相關產業發展,普遍來說,國外相關行業布局是領先我國的,在同樣的生活需求下,國外發展較完善的行業也是我國最先發展的起來的行業,比如智能交通,市場化程度高,痛點集中并且解決難度較小成為其最先發展的優勢。此外,我們重點看好智慧醫療、智慧教育,這兩塊作為一老一小社會、家庭花費最高、居民關注度最大的行業,盡管痛點較多、產業鏈相對復雜,但是我們持續關注這兩個行業在政策上的推動,某種程度上來說,政府對行業相關政策的定義會直接影響行業的發展,而消費的巨大推動力會直接引爆這兩大板塊的投資機會。
大數據運營和信息安全構建智慧體系。大數據如同智慧城市建設大腦。前面提到,不管是運營商還是BAT,看到的都是政府數據這一塊藍海市場,大數據的運營給人無限想象空間。2014年,全球大數據規模達到285億美元,我國大數據市場規模達到767億元。政府數據占到八成,在政府治理模式轉變的背景下,企業在政府數據獲取、數據處理技術、數據后期變現方面的優勢成為其核心能力。
智慧城市海量數據構建城市智慧運營,數據安全問題是隨之而來必須要重視的問題。信息安全當前已是國家戰略,近期提出了網絡安全審核制度,年底有望出臺《國家安全法》,以立法形式確定國家信息安全問題。在國家信息安全自主可控的大背景下,企業布局呈現兩大特性:1.國外巨頭調整對華市場策略,與中國政府和企業合作。2.核心龍頭企業通過外延并購搭建完善生態鏈,在政府行業端(政府門戶、電子政務等)和核心行業積極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