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國內外發起了智慧城市建設的熱潮,我國對于智慧城市的建設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視。然而國內智慧城市建設過程中還存在一定的障礙和風險,合理促進智慧城市建設是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
一、智慧城市定義
2008年,IBM公司首次提出了“智慧的地球”這一理念,進而引發了全球范圍的智慧城市建設熱潮。2013版智慧城市白皮書對于什么是智慧城市作出了科學的解釋:智慧城市就是借助現代信息通訊技術來感測、傳送、分析、協同、整合城市運行的各項關鍵信息,從而對包括民生、環保、安全、公共服務、工商業活動等在內的各種需求做出智慧響應[1]。具體地說,是指充分利用信息化的先進技術,借助物聯網、云計算、智能移動終端、大數據處理平臺等,通過監測、分析、整合以及智能響應的方式,綜合各職能部門,整合優化現有資源,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和服務的新模式。
二、國內外智慧城市建設相關借鑒
1 國外智慧城市建設案例
美國智慧城市建設腳步一直十分穩健,自從智慧地球這一概念提出后,美國出臺了一系列支持智慧城市建設的政策與法律條文。例如,2009年奧巴馬發布的《經濟復蘇計劃》等;日本于2009年7 月推出“i-japan(智慧日本)戰略2015”,其目標是將數字信息技術應用于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主要著眼點放在信息化政府治理、信息化醫療服務、信息化教育培養等領域。目前日本通過建設試點城市的方式來發展智慧城市,例如北九州市主要從新能源、能源管理、智慧交通為發展點進行全面打造;韓國早在2004年即開始進行城市信息技術應用等基礎設施建設,2009年隨著國際智慧城市建設熱潮的不斷推進也開始更進一步的研究城市智能信息服務。
2 國內智慧城市建設相關案例
科技部、標準委、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先后公布了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名單,這些試點城市將是中國未來智慧城市建設的先導力量。上海市智慧城市的建設以浦東開發新區為試點進行逐步展開。上海市于2011-2013年已經完成全市的寬帶建設,部分信息化的建設完成的較好。上海市區的市民擁有電子健康檔案,智能交通也已經初具規模,相關的產業發展激勵城市軟硬件的進一步升級。信息產業和規模的不斷擴大為上海市進一步建設智慧城市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武漢市預計用10年時間打造智慧城市,構建基于“中國云”的智慧城市基礎設施及智能處理基礎平臺,建設4個智能示范應用工程。并力爭突破6個關鍵技術。這在發展智慧城市的進程中屬全國前列。近年來,武漢注重信息技術的發展,如物聯網、云計算等技術,這些技術對于建設智慧城市來說都是強有力的優勢。其他諸如深圳市、南京市、沈陽等都在進行相關信息項目的建設,未來一段時間都將成為智慧城市建設的領軍城市。
三、國內智慧城市建設面臨的問題
智慧城市的建設即是要實現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又要使城市更有效為市民服務。現在智慧城市建設過程中也存在著問題和風險,如何發現并解決這些問題將是智慧城市建設中所面臨的重要課題。
1 數據風險依然存在
發展國內智慧城市建設需要首先弄清其技術實質,否則即便建立更多的項目設施也都是在傳統技術的支持下進行工作。部分核心技術需要國外研發部門的支持與幫助,然而在海量信息的處理過程中又涉及到信息安全問題,核心技術如果難以完全國產化,一旦遇到技術和系統不可控問題時將會面臨一定的風險。其次系統更新與淘汰過程中造成部分成本的損失風險依然需要面對,再次數據與軟件的關聯度極高,數據與未來發展系統的對接風險依然存在。這些都是智慧城市建設需要面臨的風險。
2 核心技術有待進一步研發
智慧城市的層次架構是建立在物聯網的基礎上,總共分為四層:物聯網設備層、基礎網絡支撐層、基礎設施網絡層和應用層[2]。智慧城市的技術體系主要包括基礎技術與關鍵技術:其中基礎技術包括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通信技術、人工智能技術、微機電技術、軟件技術等。智慧城市技術體系中最核心的部分是智慧城市的關鍵技術,主要包括物聯網技術和云計算技術,這是中國智慧城市發展的潛在障礙,應加強研發力度。
3 國家政策性指導匱乏
目前各地區城市化水平和城市稟賦都不相同,一些資源型經濟地域的發展還是以粗放型為模式,因而忽視了城市的發展質量,部分城市IT資源由各部門分開管理,相互的協同性平臺難以建立,這就需要國家從一定高度入手進行政策性指導,將智慧城市建設引入良性軌道。
四、智慧城市建設對策
1 以政府為主導,科學設計政策體系
目前智慧城市建設首先應由政府提出相關政策并給予資金扶持,并且我國智慧城市建設處于起步階段,政府應為智慧城市建設做好前期導向工作,并為之搭建基礎平臺,合理優化智慧城市建設相關新興主導產業,設立專項資金來扶持主導產業的開發、建設、升級。完善與其相關的政策,如服務外包政策、市場推廣應用政策、主導項目的財稅政策等。
2 培養人才戰略,人才是發展的硬道理
智慧城市建設過程中需要大量的跨學科高精尖人才,包括計算機技術、信息化技術、光學技術、管理學技術、生態學技術、地理學的相關知識等方面的人才,并且部分研發團隊對于專業型人才的要求比較嚴格,需要針對行業和產品應用進行研發,例如建設智慧電網、智慧交通、傳感器研發等。因此,人才培養才是智慧城市建設和發展的內驅動力。
3 智慧城市建設應突出城市個性
不同稟賦的城市成長的方向與動力都有差異,因此在智慧城市建設過程中不但要加快步伐還要避免千篇一律,對每個城市的發展建設應該保留其自身的特色。例如,對于資源稟賦較高的城市應該注重其產業結構的調整、升級及其產業發展所需的各類便捷服務,對于旅游型城市應當努力發展智慧旅游體系,使之形成一定的規模。總之,智慧城市建設需要考慮到城市級別、城市職能、城市發展方向等因素,合理的設置項目體系和布局信息要素。
4 智慧城市的建設應號召社會全面參與
目前政府與科研單位都對智慧城市建設抱有極大熱情,但是智慧城市主要的發展目標是服務社會大眾,因此需要社會大眾的廣泛參與,雖然目前智慧城市建設還處于建設初期和設想階段,在一定的范圍內還沒有形成市民與信息的互動,但智慧城市的建設還需要輿論的導向和宣傳,需要提高企業和市民對智慧城市建設理念的認同度,需要市民針對信息要素提供各自的意愿與看法,這樣智慧城市建設才能更加具體、更加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