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發布的《中國智慧城市惠民發展評價指數報告(2015版)》(以下簡稱《報告》)顯示,上海、北京、廣州等成為進入副省級城市以上“智慧城市惠民”排名前10名城市;2015年度我國智慧城市的“惠民發展”呈現出四大特征。
《中國智慧城市惠民發展評價指數報告(2015版)》于2015年5月份啟動,至12月底結束,歷時近8個月的時間,從344個地市級以上明確提出“建設智慧城市”的各部委試點城市中,通過在線數據爬取和大數據分析等手段和方法初步選取了排名前100個具有代表性的優秀惠民城市;并在此基礎上,按副省級以上城市、省會城市、地市級城市進行劃分,進而對這些入圍的優秀試點城市的惠民發展情況展開進一步系統調研評價,并依據評價結果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和建議。
副省級以上城市“智慧城市惠民”排名前10名
依據評價結果,2015年度進入副省級城市以上“智慧城市惠民”排名的前10名的城市有上海、北京、廣州、哈爾濱、深圳、杭州、西安、重慶、青島、南京。
省會城市“智慧城市惠民”排名前15名
進入省會級城市“智慧城市惠民”排名前15名的城市有廣州、哈爾濱、杭州、西安、南京、合肥、成都、長沙、鄭州、石家莊、南寧、太原、濟南、武漢、長春。
地級市城市“智慧城市惠民”排名前15名
進入地級市城市“智慧城市惠民”排名前20名的城市有佛山、本溪、威海、宜昌、蘇州、上饒、珠海、大慶、泉州、蕪湖、新余、無錫、嘉興、濰坊、徐州、桂林、溫州、東莞、揚州、莆田。
評價結果顯示,2015年度我國智慧城市的“惠民發展”主要呈現出以下特征和趨勢:一是智慧城市惠民發展將有助于加快推進社會民生問題解決;二是互聯網與移動互聯網將成為了智慧城市惠民發展的重要形式;三是中小城市的智慧城市惠民建設有望快速發展;四是智慧城市惠民建設的發展模式和演進趨勢存在差異化。個別以強調“物聯網”等“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為主要驅動力的“技術型”或“政策型”智慧城市,在“惠民發展”方面十分搶眼。
針對現階段中國智慧城市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報告》提出六點建議:一是進一步加強資源整合,避免信息孤島,提升公共服務水平;二是構建惠民大數據,提供決策數據支撐與管理;三是應建立智慧城市知識支撐體系,深化惠民策略研究;四是繼續注重區域優勢和特色,激發智慧城市惠民發展活力;五是尊重知識,關注培養高端人才,要保證人才的引用、培養和合理使用;六是大力推動地方及各行業智慧城市惠民發展自評價工作。
《中國智慧城市惠民發展評價指數報告(2015版)》由中國信息界發展研究院、清華大學媒介數據研究中心、北京大學智慧城市研究中心、中國智慧城市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聯合編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