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股超級寒潮正“速凍”中東部,南方13省區市將遭受雨雪冰凍天氣。安徽、浙江、廣東等局部地區的最低氣溫可能突破歷史極值。這被認為是繼2008年南方雨雪冰凍災害以來,南中國面對的又一場“冰雪圍城”。
網民可以輕松“曬”雪景,政府部門卻要嚴陣以待。2008年初,南方多省電網故障,大面積斷電;高速癱瘓,列車晚點,春節有家難回;農作物減產,農民愁容滿面。目前中國有超過500個城市進行智慧城市試點,計劃投資超萬億。智慧城市正取代日益飽和的基建投資,城市主官們對此喜好有加。這些揮斥方遒的城市,是否配得上“智慧之城”的稱號,需要經得起這場寒潮的檢驗。
當初,為了讓城市“更聰明”,杭州市宣布2019年將基本形成智慧交通、智慧電網、智慧物流、智慧健康等智慧城市應用領域標準體系。智慧城市的“杭州標準”要力爭引領全國。杭州即將在G20峰會迎來多國元首,這座古城一定不想重蹈八年前的覆轍。
城市的良心,恰在易被忽視的地方。看得到的是,杭州市智慧交通系統通過手機APP向車主預告路況,緩解早、晚高峰的交通擁堵狀況;看不到的是一旦寒潮襲來,路面積雪、結冰,全市公交、地鐵、輪渡和私家車信息能不能打破“九龍治水”的部門壁壘,呈現在同一張“作戰圖”上,避免200多萬輛機動車出現重大交通事故。在企業層面,阿里巴巴大舉進軍健康產業,全國近400家大中型醫院加入馬云的“未來醫院”,通過支付寶可以掛號、繳費、查報告、手機問醫生,寒潮來襲,頭疼腦熱的病人突增,“醫院淘寶”同樣面臨考驗。
我們看得到的,是杭州市政府高度戒備,嚴防建筑工地、車船碼頭發生群死群傷,嚴防河面結冰后孩子或大人上去溜冰造成傷亡。我們看不到的,是客流量數據上報之后的決策鏈條。上海外灘踩踏事故之所以未能踩住剎車,恰是因為當人流量被監測到過于密集時,有關部門及其負責人未能及時作出決策,疏導人流。
一座城市的智慧化程度,不在于裝了多少攝像頭,不在于開發出多少個APP,也不在于交通、醫療、教育等領域連了多少張“網”。正如“木桶效應”,一座城市如何熬過寒冬,取決于短板,它們或許包括了行政部門的協同作戰能力,互聯網巨頭公共平臺的穩定性,以及對最糟糕情景的沙盤推演過程——如果這幾點做不到,高科技和互聯網不僅難以助力防災抗災,還可能起反作用。
我們設想,當一家生鮮超市的外賣訂單出現“爆單”,美團-大眾點評這樣的O2O巨頭能把數據與地方政府共享,幫助其更精準地調度物資,保證市民“菜籃子”供應。我們設想,當一個攝像頭監測到西湖景區的客流過于密集,這些實時數據不僅及時上報市政府防寒指揮部,還能智能地模擬出各種可能后果,及時給出路段限行、地鐵過站不停車等具體建議。我們期待,每一位官員、每一位企業家能夠讀懂技術、善用技術,而不只是建好一些設施,圈起一片市場,然后坐享其成。如果一些城市的“名片工程”在這兩天被證明是花架子,最終將造成市民生命財產、城市長遠發展的兩敗俱傷。
超級寒潮終會退去,但智慧城市的幼苗能否長成一片庇護市民的綠蔭,正在經歷大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