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國智慧城市建設勢頭良好,在概念理解、建設思路上都有了一定的共識。近日,《經濟》雜志邀請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智慧城市聯合實驗室首席科學家萬碧玉,就2015年智慧城市的建設情況及2016年的發展新趨勢進行了點評和分析。
2015年回顧
■智慧城市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2015年3月,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發展智慧城市,保護和傳承歷史、地域文化。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制造業結合,促進電子商務、工業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引導互聯網企業拓展國際市場。
點評:移動互聯網將“人”與公共服務通過數字化的方式全面連接,將帶動和促進交通、醫療、環境保護、公共安全等民生領域信息化的跨越式發展,對于優化社會資源配置、創新公共服務供給模式、提升均等服務水平、實現信息普惠具有重要促進作用。互聯網巨頭們利用自身的云計算、數據挖掘、社交網絡等技術優勢,布局智慧城市成功后,將擁有大量的場景資源,能吸引更多用戶。如何利用現有業務的競爭優勢在移動互聯網領域構建完整的生態體系,已經成為互聯網企業布局智慧城市的核心。
■第三批國家智慧城市試點發布
2015年4月7日,住建部與科技部聯合發布了《關于公布國家智慧城市2014年度試點名單的通知》,確定了北京市門頭溝區等84個城市(區、縣、鎮)為國家智慧城市2014年度新增試點,河北省石家莊市正定縣等13個城市(區、縣)為擴大范圍試點。
點評:截至目前,我國智慧城市試點已接近300個。從城市層面來看,第三批試點對于智慧城市建設的認識更趨于理性和成熟,同時國家部委也更加重視智慧城市的深入推進和落地。隨著智慧城市建設的推進和鋪開,“智慧城鎮集群”將成為下一步發展規劃的重點。未來的建設中,地方政府需要重點解決的是投融資模式的探索,產業布局的合理化,以及如何讓智慧城市建設更貼近老百姓等問題。
■國際標準領域進一步贏得話語權
2015年6月8日—12日,ISO/TC268 SC1智慧城市基礎設施計量分技術委員會上,中國專家組提案的新工作組“城市基礎設施數據共享與模型(AHG3)”獲得通過。2015年10月25日—31日,ISO/IEC JTC 1第30次全會在中國召開,一致通過了成立智慧城市工作組的決議,并任命中國專家擔任召集人與秘書。在國際電工委員會智慧城市系統評估組(IEC SEG1)推進的2016年智慧城市SyC工作組(群)成立工作中,中國擔任副主席,并在8個工作組中擔任6個工作組的召集人。
點評:這些工作標志著中國在智慧城市領域的標準化研究進一步贏得國際話語權。國家標準委要求,應積極推進智慧城市國際標準化工作,積極參與ISO、IEC、JTC1、ITU-T的智慧城市標準化推進工作,提升中國相關產業技術水平和國際競爭力,加強與國外標準化機構的合作,推進中外城市間標準化的合作交流,共同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和發展質量。
■鼓勵社會資本參與智慧城市建設
國務院在《關于落實<政府工作報告>重點工作部門分工的意見》中提出,增加公共產品有效投資,引導社會資本投向更多領域。
點評:一方面智慧城市建設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另一方面,大量的社會資金希望進入智慧城市建設領域。引進社會資本,探索PPP模式,是很多地方政府在規劃和實踐的模式。如何使政府資源得到最好的應用,是PPP模式運營的關鍵之一。在實踐過程中,國家智慧城市試點銀川、崇州、合肥高新區等地的SPV(特許經營權)、SPC(特殊目的公司)已經開始運作,效果良好。
■大數據助力智慧城市
2015年9月10日,工信部信息化和軟件服務業司司長陳偉表示,工信部正在制定《大數據產業“十三五”發展規劃》,支持大數據技術和產業創新發展,提升大產業支撐能力,培育新業態新模式。
點評:大數據為智慧城市建設提供了強大的支撐。互聯網、大數據不僅可以幫助迅速復制特定的復雜解決方案,還能夠提供多樣化的智慧城市解決方案,更有效地解決能源、交通等問題。如崇州市以智慧城市建設為契機,將大數據作為產業來發展,就是一個亮點。
■標準評價體系逐步建立
《智慧城市基礎設施標準技術報告》中文版于2015年7月正式發行,這是ISO第一個智慧城市基礎設施領域的國際標準文件,其中對中國佛山樂從鎮、寧波鎮海區、沈陽渾南新區、遼源市的智慧城市建設理念和思路進行了介紹。11月,國家標準委聯合中央網信辦及發改委印發了《關于開展智慧城市標準體系和評價指標體系建設及應用實施的指導意見》。
點評:《智慧城市基礎設施標準技術報告》對當前智慧城市基礎設施的相關計量工作進行了回顧,并提出了未來的發展方向,對全球智慧城市項目建設與標準制定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關于開展智慧城市標準體系和評價指標體系建設及應用實施的指導意見》中指出,到2017年,完成智慧城市總體、支撐技術與平臺、基礎設施、建設與宜居、管理與服務、產業與經濟、安全與保障7個大類20項急需標準的制訂工作,到2020年累計完成50項左右的標準。2015起至2016年同步開展整體指標及成熟領域分項指標試評價工作,到2018年初步建立我國智慧城市整體評價指標體系,到2020年實現智慧城市評價指標體系的全面實施和應用。
2016年展望
“十三五”規劃建議中指出,支持綠色城市、智慧城市、森林城市建設和城際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綜合來看,智慧城市行業有望在“十三五”期間迎來爆發性增長。
■“一帶一路”邁向國際化
點評:隨著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推出,如中興通信、華為、軟通動力、中城科技等企業均已經開始國際化智慧城市布局,把中國的實踐經驗帶向國際。
■“一城一策”發展城鎮群
點評:國家加大了對城鎮群的規劃與布局,也應更加關注大范圍的省級、區域級的智慧城市(鎮)群的建設,在城市能源、供水、交通、通訊、人員、技術、資金、信息的共建與交流上,智慧城市之間的競爭與博弈,區域人才、資金、產業間的競爭與協調必定存在。就產業來說,已經開展的區、縣級智慧城市項目,應謀劃更大區域的互聯互通。
■“一區一品”聚焦微社區
點評:除了政府主導的智慧社區項目外,目前我們很難看到好的可以運營的智慧社區項目,而與此同時,產業園區、生態園區、智慧小鎮的需求也越來越多。因此,我們應該多關注智慧微社區,即在智慧微城市的概念下聚集小型園區、社區與城市綜合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