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智慧城市標準化總體組組長 呂衛鋒
伴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很多國家把智慧城市建設作為提升城市競爭力的重要手段,并通過各自情況制定出了多條戰略來發展建設智慧城市。我認為要快速發展我國的智慧城市,首先就是要找出國內外建設的區別,一味地效仿而不與我們的國情相結合,這樣只會以失敗而告終。
第一,國內的智慧城市建設時機和環境跟國外有著根本的不同。國外城鎮化的重點發展時期是在上個世紀的60年代到80年代,而我們是在改革開放以后,尤其是從2000年以后,才開始大量地進行城鎮化建設,其結果是大量的農村人口進入城市,成為我們城市建設的一個難題。第二,國外在城市地域受限、能源有限的情況下,更多關心的是低碳環境的建設,而我們現在關心的是均等化服務,低成本、節約型服務,即在市民幸福感不變的情況下,如何將成本和資源消耗率降到最低。現在我國人口規模大,密集程度高,是西歐和美國城鎮化發展進程中未曾有過的,但這也為我國的特色智慧城市發展提供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方向,即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來為城市中的人們提供最好的服務,并且是一種低碳、生態、宜居、節約、低成本的模式。我們也關注低碳、但是我們關注的是在新一代信息技術下的低碳生態環境建設。
現在各級政府都在大力提倡智慧城市建設,每個地方都在蠢蠢欲動,紛紛試水。在當前資源受限、老百姓的需求進一步提升的情況下,我們應該如何建設。在我看來,智慧城市是一個求解的過程,每一個城市的資源和能源情況是不一樣的,宜居環境和老百姓的生活需求也不一樣,信息化的發展水平和手段亦是不同,未來的智慧城市道路自然也是千城千面的。但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仍要達成一個共性的認識,即如何統籌整合和充分利用好、開發好城市的物質資源、人力資源和社會資源。
在“互聯網+”的大背景下,我們需要思考兩件事情,第一是如何保障信息安全和網絡安全;第二是如何制定相關的規范標準來進行約束和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