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的“智慧城市”,能夠充分運用信息和通信技術手段感測、分析、整合城市運行核心系統的各項關鍵信息,從而對于包括民生、環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務、工商業活動在內的各種需求做出智能的響應,為人類創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
從IBM在2008年提出的“智慧地球”理念到“智慧城市”愿景,智慧城市的建設在全球風生水起,而我國智慧城市建設的戰略規劃已初步成型,全國各地相繼進入落地實施的階段。2014年8月27日,國家發改委聯合工信部、科技部、財政部、住建部等七部委發文《關于促進智慧城市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指出智慧城市是“運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空間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術,促進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和服務智慧化的新理念和新模式”。智慧城市建設是新一輪信息技術變革和知識經濟進一步發展的產物,也是助力提升城市創新活力的核心抓手。
智慧城市,困境所在
近幾年對我國智慧城市建設實踐活動研究的成果表明,“互聯網”和“工業化4.0”應用環境的具體化,對智慧城市的綜合建設提出了更加細致多樣的需求,如何應對城市與市民的常態化需求變得更為艱巨復雜。目前,我國智慧城市建設包括三類基本的路線,而它們都不同程度存在一定的困境,這些路線和困境包括:
第一類以“數據”建設為核心的智慧城市路線,建設的重點是數據中心,由此帶來的困境是缺乏對產業經濟的有效支持;
第二類以“集成”建設為核心的智慧城市路線,建設的重點是多系統的整合,由此帶來的困境是無法從根本上消除信息孤島現象;
第三類以“行業”建設為核心的智慧城市路線,建設的重點是行業的垂直應用,由此帶來的困境是不利于城市整體統籌進行規劃運營建設。
通過對實踐問題的梳理和分析后發現,目前智慧城市建設的重點更多集中于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當地產業建設和經濟發展建設三個方面,而忽略了對市民民生相關的常態化需求的關注與適應,其結果偏離了智慧城市的核心目標之一“建設幸福宜居的信息化城市”,也帶來了更深層次的建設困境。
智慧城市,兩個核心
智慧城市建設本身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也是一個不斷動態進化的城市化演化過程。國際上一般認為,智慧城市建設可以從6個方面全面考慮。這6個方面分別是:智慧的流動(出行)、智慧的生活(居家)、智慧的市民(學習)、智慧的經濟、智慧的環境和智慧的管理(治理)。智慧城市建設主要是面向市民的微觀層面建設和面向城市的宏觀層面建設,即智慧城市建設的兩個核心目標是:市民宜居體驗和城市創新活力。這兩個核心目標是推進智慧城市進化過程的核心目標,實現智慧城市良性動態運行、解決目前智慧城市建設困境的方向所在。
智慧城市,智慧學習
智慧城市建設核心目標之一的“市民宜居體驗”,是指城市居民在智慧出行、智慧居家和智慧學習三個方面的良好舒適感受,是基于深厚技術儲備、豐富的高端人才資源和開明的思想文化氛圍所形成的綜合環境。智慧學習是構建技術儲備、人才培養、開放思想的根本途徑,是持續維持良好綜合環境運行的動力來源。
智慧城市建設核心之二的“城市創新活力”,是通過智慧學習構建的創新文化、便捷交通和協同機制的智慧環境,有效地促進企業的創新效率和人才的創新發展,是提高城市創新活力的關鍵要素。智慧城市的智慧特征呈現在智慧經濟、智慧環境和智慧管理,這些都是智慧學習所指向性的內容所在。
因此,智慧學習是驅動智慧城市兩個核心建設的根本動力所在。
智慧城市建設的五點建議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清楚看出,從城市、社會、社區、家庭、學校等多個方面加強智慧學習環境設計,可以為市民宜居體驗和城市創新活力提供支持,為智慧城市建設提供全方位的綜合保障,滿足市民和城市不同層面的需求和期望。加強智慧學習環境設計可以為智慧城市的持續性建設提供源源不斷的創新活力。加強智慧學習環境設計,我們建議如下:
第一、智慧城市設計的重點要以人為本,強調市民的宜居體驗,智慧學習環境設計是其中的重要指標之一;
第二、智慧城市設計的創新活力源自于教育,學習是智慧城市的持續動力,教育信息化建設應該納入智慧城市建設的整體規劃中;
第三、大數據的積累、應用和安全在智慧城市和智慧學習環境設計中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也是城市創新活力支持的主要方向;
第四、智慧城市和智慧學習環境設計要突出城市發展的愿景,突出城市的個性,不要千篇一律,應該做好頂層設計和一體化設計;
第五、智慧城市和智慧學習環境設計要讓市民“有智慧地”體驗智慧城市建設成果,采用和市民切身利益相關的智慧學習應用和智慧教育方法,讓市民自然接受智慧城市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