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城市到底怎樣才算 “智慧”?光是喊口號、提目標、上項目,恐怕是不成的。智慧城市能不能做好,一要看為誰做,二要看誰在做。
究竟要構建怎樣的智慧城市,這是個價值選擇的問題。是為形象指標服務,為部門利益服務,還是為城市服務,為公眾服務?如今在很多城市,交通違章的查處技術日新月異,但城市道路擁堵情況毫無進步可言,這恐怕與智慧城市沾不上邊。智慧城市是一種對城市的重構,這種重構將傳統的以資源投入為主、強調發展速度和數量的方式,改為以資源配置為主、強調供需匹配和發展質量的方式。一方面是對現有資源的科學配置,提升整體的社會效率,另一方面是對創新環境的培育營造,提升未來發展潛力。而在這些方面,市場有天生的優勢。
一言以蔽之,智慧城市應該是一座城市發展的持續追求,而不只是一個簡單的項目,不能用傳統的思路、方法和利益考量來上馬推進。唯有從更好服務市民、更好惠及民生的目標出發,拆除部門間條塊壁壘,打破利益格局束縛,扎扎實實地把先進技術用到為市民解生活難題、提升生活品質上,才是智慧城市建設的要義和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