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智慧城市是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創新驅動發展、推動新型城鎮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舉措,是提升城市管理能力和服務水平,促進產業轉型發展的必要手段。建設智慧城市也是促進通化經濟轉型發展的現實需要;是創新社會管理、提高群眾生活品質的有效途徑;是通化融入核心城市圈、經濟圈和不斷激發增強城市活力與動力的重要保證。
一、總的工作思路
2014年,按照住建部辦公廳、科技部辦公廳下發的《關于開展國家智慧城市2014年試點申報工作的通知》和八部委《關于促進智慧城市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的通知》等文件精神要求,通化市委、市政府以打造“綠色通化、開放通化、集約通化、智能通化、平安通化”為建設目標,努力實施智慧城市項目建設。成立智慧城市建設推進工作組,建立以政府主要領導為核心,各局委辦相關機構與企業共同參與的智慧城市建設工作組織保障機構和工作機制。2015年2月,在省住建廳和科技廳等主管部門組織申報推薦、實地考察和初審基礎上,經住建部和科技部組織專家聯合評審,已確定通化市為“國家智慧城市2014年度試點城市”。4月初,與住建部、科技部及省住建廳和科技廳,簽訂了國家智慧城市創建任務書。為通化市智慧城市建設的良好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通化市智慧城市建設是以“智慧強政、智慧惠民、智慧興業”為主線,以3g或4g寬帶網絡為平臺,充分利用云計算、物聯網、無線光網等新一代通信技術,聚焦智慧城市管理,重點開展政務、金融、交通、醫療、安全、能源、文教、物流等領域的信息化平臺和系統項目。力爭經過五年的“智慧城市”建設,將通化市打造成較為完善的符合城市自身特點和發展需求的智慧型城市。
根據通化實際,堅持“多規合一”的規劃思路,解決城市的空間問題、技術問題及產業發展等問題,打破行業間的信息壁壘,實現了信息的綜合調度及統一管理。另外,規劃要以《2006-2020年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及《通化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為編制依據。預期2016年,建成全市電子政務公共平臺,政務活動普遍實現全流程網絡化辦理;基本建成智慧城市感知、支撐、服務三大基礎平臺;交通、環保、安全、旅游、市政等重點領域核心業務實現智慧化應用。到2018年,主要管理對象和服務事項智慧化應用覆蓋率達到50%。到2020年,全市智慧化應用體系建成,實現信息化條件下新政務、新經濟、新生活、新城市。讓城市管理更加精準高效,城市綜合承載能力不斷提升,初步形成平臺化政府,行政效率得到進一步強化;在教育、醫療、養老等惠民利民關鍵領域基本完成應用體系建設,提供高水平、多層次、均衡化公共服務的能力進一步增強;以信息服務為支撐的旅游、個性化教育、健康養生養老等智慧服務產業化,藥品食品等支柱產業形成智慧化。展望“十三五”規劃,智慧城市建設將得到不斷深化,通過城市信息化提升政府管理和服務水平,使市民充分享用現代城市中有形和無形的社會資源財富,促進社會和諧與可持續發展。
二、智慧城市建設的核心和重點(一)頂層設計,統一標準
智慧城市的頂層設計非常關鍵,總體規劃必須在市委、市政府的主導下,結合城市總體規劃,采用先進的設計理念,根據城市發展要求,綜合考慮區域特點、產業結構、城市管理、市民生活等因素,制定總體規劃,專項方案和規范標準,強化頂層設計和標準的引導作用,整合城市資源、節約投資,促進資源與信息共享作用。在規劃的統領下結合實際情況分批次、分專業實施。
智慧城市頂層設計的重點是智慧城市所涉及的智慧政務、智慧民生、智慧產業等各行業的信息數據資源整合、業務平臺和應用系統的詳細設計。包含系統組成、數據資源整合方案、技術應用、實現功能、工程圖紙、軟硬件配置清單、項目預算等,且必須實現標準統一化。
頂層設計的主體要素:
(1)目標:明確智慧城市建設總體目標。(2)原則:確定智慧城市建設實施原則。(3)內容:規劃智慧城市建設內容及指標體系。
(4)任務:規劃智慧城市近、中、遠期實施任務。
(5)框架:規劃智慧城市功能、平臺、技術框架。
(6)體系:規劃建設智慧城市人才與建設體系構成。
(7)平臺:規劃智慧城市平臺架構。
(8)系統:規劃智慧城市行業應用系統組成。
(二)總體統籌,全面融通
智慧城市建設工作,主要是以智慧城市的總體規劃與頂層設計為起點。將城市中所涉及的社會經濟、綜合管理與社會服務資源,進行全面整合和充分利用,首先建立“一級平臺”和“數據資源中心”,把交通、醫療、教育、旅游、城市管理、社區服務等信息化建設作為重點項目。以政府為主導,相關部門作牽頭,形成社會參與、市場運作,且操作性較強的運營模式。充分體現社會管理與服務能力的融合,社會管理與服務資源的融合。基于智慧城市平臺,打通政府職能、城市管理、社會服務、企業經濟的“經脈”,做到總體統籌,全面融通。
(三)任務明確,行業推進
智慧城市是經濟增長的倍增器,更是政府服務高效運行的基礎。我們將依托《通化市智慧城市發展規劃綱要》和《通化市國家智慧城市創建任務書》,從城市公共服務、社會管理、環境支持、產業發展四個主要方面來著手,基于通化市智慧城市愿景及總體架構要求,確定智慧城市創建的主要任務,搭建“一個中心、一個平臺、九大應用系統”,系統之間互聯互通,相互依存。
在智慧城市建設項目的推進過程中,會涉及眾多行業和部門。為有效推進智慧城市的項目建設,在實施過程中要明確職責任務,遵循“管行業必須管智慧城市建設”和“誰的項目誰推進、誰的職能誰牽頭、誰的轄區誰負責”的原則。科學有效的破除信息孤島,快速打破原有的煙囪式結構和點對點的集成模式,最終實現it資源共享和集成的標準化、平臺化。
(四)整合資源,分步實施
突出信息共享,業務協同,完善基礎設施和服務,使城市管理和城市生活更便捷的智慧城市建設原則。科學整合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環境支撐、產業發展的各方資源,并加以有效的應用。社會管理方面,在云平臺上接入應急指揮、平安城市、智能交通、環境監控、智慧城管等各類應用,促進重要領域基礎設施及應用智能化轉型、深層次應用;公共服務方面,基于云平臺進行業務和功能拓展,推進智慧醫療、智慧校園、智慧社區以及智慧辦公等;在環境支撐方面,建設智慧水資源、智慧電網、智慧樓宇等;在產業發展方面,推動云計算服務、電子商務、綠色能源、智慧旅游、智慧養生養老等產業方面的發展。
在智慧城市建設的實施過程中結合我市實際和長遠發展需要,從智慧城市頂層設計開始分步實施,基本分為三個主題周期:
第一期以社會管理為主題。重點建設智慧城市云平臺、平安城市、智慧交通,從強化城市智能管理角度實現資源整合、智能管理,并進行智慧醫療、智慧旅游、智慧教育的初步建設。
第二期以公共服務、產業發展為主題。重點建設醫療、教育、養生養老等民生關注內容,以及旅游、物流等推動產業發展的內容,構建成宜居、宜業、宜旅的智慧城市。
第三期以環境支撐為主題。發展綠色能源、環境監控、節能減排,通過完善環境基礎設施的建設,持續推動城市的智能化發展,實現富庶文明和諧的城市目標。努力把通化市打造為宜居、宜業、宜旅的智慧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