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樣的公共服務可以交給市場?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中心主任李鐵今日做客《新華訪談》,解讀智慧城市建設中市場的作用。李鐵認為,盡管國內市場化運作還處于摸索階段,但是管理和需求可以交給市場。
主持人:互聯網金融現在很熱,未來PPP模式和金融債券化可能會有交集,這個領域會不會在PPP模式實際操作上產生一些有益的影響?
李鐵:我覺得問題不在于金融,金融只是一個手段,哪能看到最大的機會我就進去。政府做什么,市場做什么,什么樣的公共服務可以交給市場?這里面交給市場東西有兩塊,一個是市場管理,一個是市場需求。市場化的管理可以使效率提高,我可能給它付費,就會產生一些預期的金融關系。政府每年給你多少錢,投資要考慮未來的收益,無論是互聯網金融還是實體金融都會面臨這些事情。互聯網降低很多流通的成本,但要解決在這個問題上提供金融支持來的一些未來的收益,政府花多少錢,市場花多少錢,產出多少,是一個基本的規律。
主持人:市場化運作,國內城市還處于摸索階段。比如,一些城市在建設過程當中,有一些項目采取的是當地政府尋找一家國企,成立一家三產公司來運營,比如在云計算、大數據項目的建設過程中,國內許多城市都存在類似的現象。
李鐵:政府的需求有多強,這是一個未知的問題,并不是擁有大數據就能解決問題。而是有多少東西可以運用,是不是每天把大數據進行反復的統計和計算,政府是沒有這個需求的。它有需求是瞬間的、局部的、突發的,如果把這些放在里面的話,我已經投入大數據系統,但是只是解決瞬間的、局部的、突發的事情,利用率是很低的。政府需要自己擁有,但是效率很低,閑置的結果是導致大量資源的浪費。我特別反對這種方式,也特別反對把大數據和云計算提得過高。
實際上誰的需求更大呢,還是企業的需求更大。如果一個企業來擁有所有權,建立大數據系統,會自動去找可能的利用方式。政府是沒有收益的,所以沒有壓力,投入之后就可以不管,剩下就是運用費用了。但是企業要把利益最大化,它有一個海量的數據系統,有大量可以通過云計算的方式來解決不同企業的問題,到底誰來做這個事情更好呢,還是企業。
這和智能交通是一樣的,所有權給企業,政府可以有幾個工作人員根據自己的需求來實時的調動它,這個事情就理順了。甚至你可以通過政府強制的措施,要求你必須給我提供,這個也是能做到的。我們現在還沒有把這個事情想清楚,大家習慣去浪費它,習慣用一個新名詞來說明它的重要性和響應政府的號召。互聯網+不見得每個政府官員都明白,響應上就會出現盲目性,一定要建設出來給你看,但是后面的事情就不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