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是中國新型城鎮化發展、現代科學技術不斷融入城市和行業、社會不斷創新發展等背景下的必然產物,是有序推進新型城鎮化,實現城鎮科學健康持續發展的有效手段。
現代科學技術手段的大發展(包括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網、云計算等)則為智慧城市的建設提供了支撐,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正在蓬勃興起。大數據與云計算、物聯網等新技術相融合,能產生倍增效應,能促進用新的思路和工具解決交通、醫療、教育等各種問題,有效提升政府和企業科學決策和管理水平,推動產業發展轉型、管理方式變革和社會效率提升。
我國作為信息應用大國,擁有海量的數據資源,同時也具有無限的挖掘價值。從政府的角度要強調對內的共享和協同、對外的開放和利用。比如北京市對各政務部門可開放的各類數據的提供下載與服務,為企業和個人開展政務信息資源的社會化開發利用提供數據支撐,推動信息增值服務業的發展以及相關數據分析與研究工作的開展。上海市政府也推出了數據服務網2.0版,在全國推進政務數據資源共享和開放。
隨著智慧城市越來越多得到關注,黨和國家對建設智慧城市也提出了具體要求和工作部署。2015年3月25日,國務院發布《關于落實<政府工作報告>重點工作部門分工的意見(國發〔2015〕14號)》,提出“發展智慧城市,保護和傳承歷史、地域文化。加強城市供水供氣供電、公交和防洪防澇設施等建設。堅決治理污染、擁堵等城市病,讓出行更方便、環境更宜居”。并明確由住房城鄉建設部為首的12個部委局負責落實。
智慧城市建設作為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傳統的政府為主模式不能滿足投資需求,需要更多市場力量社會力量來參與,將市場機制引入智慧城市建設已經成為必然選擇。很多企業也朝著“智慧城市運營商”的角色在進行轉變,中興通訊參與的銀川智慧城市建設模式也得到了多位領導人的參觀和認可。
智慧城市已經逐漸在管理和民生領域顯現效果,包括養老、醫療等。我們現在處在創新2.0模式時代,從生產泛式向服務泛式轉變。
未來智慧城市需要更加注重幾個方面。一是強調生態發展,避免對土地、水等資源的浪費;避免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避免城市病和城市安全產生問題。二是強調文化承傳,避免千城一貌,并強化自然景觀和文化承傳的特色保護,發展城市文化個性;強調人的城鎮化,人的精神修養的提升,文化品質的提升。體現“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三是強調整合,包括組織平臺資源的整合、技術支撐平臺資源的整合。四是保障安全,既包括軟性的安全,也包括硬性的基礎設施的安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