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智慧城市”概念熱得發燙。但從現在已知的發展情況來看,當前人們主要還是從技術和業務應用層面討論和分析智慧城市建設。目前,人們在認識智慧城市時,存在著“概念不清、外延不明”的問題,不同部門、不同地區對智慧城市建設所包含內容的看法往往不同。并且,還存在一種不良傾向,就是人為地打造所謂的“智慧城市高地”。這些不好的因素將使我國在智慧城市建設中進一步加劇業務系統的信息孤島局面,也將帶來信息網絡安全隱患。如何站在更高的戰略層面去理解我國智慧城市建設呢?
如果我們不是單純地將智慧城市建設作為一個純粹外來的詞匯,而是將其看作是我國信息化發展歷程的一個重要階段,并結合我國當前的經濟社會發展歷程,那么我們對于智慧城市就會有一個正確的思維,就能夠正確地理解當前智慧城市建設的深刻內涵。總的來看,我們可以從以下三個維度、從更加宏觀層面去豐富我們對于智慧城市的認識,并分析其中的問題。
從“兩化深度融合”維度理解
很久以來,信息化一直被看作是國家發展戰略的重要內容。2002年,黨的十六大報告提出“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道路”;2007年,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了“五化(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并舉、兩化(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的思路;當前,根據國際經濟不景氣以及近年來物聯網、云計算技術快速發展的形勢,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工業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動、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促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在這些重要文件中,信息化都占據重要地位。
從國內外信息化發展實踐來看,信息化工作往往體現為幾個具體的“Logo”。例如,初期是信息高速公路,后來是數字城市,從2008年開始,智慧城市成為各國信息化工作的主流思路和基本方向。而從我國的實際情況來看,智慧城市作為信息化建設的重點主要還是在地方政府層面,尚未與國家的信息化發展大戰略相銜接。所以,雖然我們已經將信息化作為國家層面的最高戰略,但是在具體實施時,并沒有對其進行全面系統的規劃落實,只注重在傳統產業改造以及電子商務層面著眼(如成立專門的工業和信息化主管機構),而對于信息化的相關工作如城市公共管理、社會發展以及與之相關的信息資源、標準規范建設等共性技術建設內容方面,則重視不足,缺乏統籌。因此,盡管信息化具有如此重要的戰略地位,我們在具體實際工作中卻往往難以體現,也就是說,信息化缺乏一個合適的落地實施的戰略戰術安排。這可以看作是我國信息化發展戰略的重要缺陷。
從戰略性新興產業維度理解
信息化建設直接由IT技術驅動,也因IT技術本身的特性而顯得更加的智能化、人性化、自動化,同時更對企業生產管理、政府公共管理、社會交往形態產生顯著的影響。傳統的信息網絡技術讓人們可以通過計算機終端進行P2P(對等)的交流,而新一代信息技術則更強調信息的綜合、整合,平臺化功能更為強大。更為重要的是,物聯網將對物體的管理納入網絡化管理中,從而使得人與整個世界都融入一個統一的平臺中。而云計算的發展則進一步使得由物聯網等所產生的海量信息資源的存儲、業務處理、整合管理等問題不再成為難題,大數據技術則為分析這些海量數據、發掘其潛在價值并為決策分析提供了可靠的技術保障。所以,與以前的單項IT技術的創新發展不同,近些年來所誕生的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技術具有一個最為顯著的特點,就是相互之間圍繞海量信息的產生、存儲、處理、決策分析、前后相互連貫的產業鏈條的形式集中出現,共同構成新一輪的、威力更為強勁的信息化宏偉浪潮。
這一輪信息化浪潮對于經濟社會的潛在影響,我們尚難以進行預料。但是, 有一點可以預料的是,當前基于傳統的行政區劃而展開的智慧城市建設顯然是不適應這種技術發展要求的。從住建部所開展的智慧城市建設試點來看,不僅有規模較大的城市,甚至還有城區和縣級單位,顯然有違新一代信息技術本身的規律。而且,試點本身也未對于如何應對這一輪的產業鏈式信息化浪潮提出有效的頂層應用規劃方案,因此我們難以對這種“摸著石頭過河”式的智慧城市試點寄予過高的期望。
從城鎮化戰略維度理解
我國的城鎮化水平仍然較低(大約為50%左右),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不少差距,我國的城鎮化還有較大的空間。因此,城鎮化被看作是未來擴大內需、維持國民經濟繼續持續快速增長的重要動力源泉。由于歷史因素,當前的城鎮化承載著眾多的任務和要求,中央也因此將當前的城鎮化稱之為“新型城鎮化”。根據2012年12月15日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新型城鎮化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構建科學合理的城市格局,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城市群要科學布局,與區域經濟發展和產業布局緊密銜接,與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相適應;二是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三是把生態文明理念和原則全面融入城鎮化全過程,走集約、智能、綠色、低碳的新型城鎮化道路。
上述對于新型城鎮化的要求,主要是基于當前城鎮化本身的內在要求。其實,在這些要求當中,信息化都可以而且應該發揮重要作用,信息化應該貫穿于城鎮化建設的各個方面,只有深度融合信息化戰略,城鎮化才可以真正體現出“新型”的時代特征,才可以被稱為“新型城鎮化”。
然而,雖然信息化和城鎮化都被賦予國家戰略地位,但是對于如何理解兩者之間的相互關系,無論是重大的文件還是具體的業務工作層面(如城鎮化建設),都未對此加以明確。而且,對于當前智慧城市建設與新型城鎮化之間的關系,理論界鮮有研究,政策上也缺乏銜接和協調。這同樣可以說是國家戰略層面的重要缺陷。
上述三個維度,都從戰略層面討論了智慧城市建設需要面對和處理的問題。這些問題不解決,我們就難以把握智慧城市建設的真正內涵,智慧城市不僅難以深度融合工業化,也難以深度融合城鎮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