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18日晚柏林亞太周正式拉開帷幕之后,19日在德國外交部舉辦的“中國經濟日”活動將亞太周活動推向又一高潮。來自中德兩國的官員、專家圍繞“智慧城市,創新生活”的主題交流互鑒,共同為治愈“城市病”出謀劃策。
城市化進程中出現的“城市病”問題是當前許多國家共同面臨的難題。德國聯邦議會聯盟黨議會黨團副主席努斯萊恩指出,目前全球有一半以上人口生活在城市,這一比例將在2050年擴大至三分之二。人口超過一千萬的“超級城市”將從28個增長到41個。他認為,“智慧城市的關鍵是可持續發展。在滿足當代人的需求的時候,不能以犧牲后代的利益為代價。”
德中經濟聯合會秘書長白??烧J為,要解決城市化發展瓶頸,必須找到一系列模塊化解決方案。“一是橫向解決方案,例如電動汽車分享租賃、推廣自行車、發展公共交通等;二是縱向解決方案,如城市減排、綠色建筑、智慧家居等。”
“作為柏林城市建設的總規劃師,漢斯·施蒂姆曼對于柏林市中心建設的指導方針是:居住面積至少達到20%以上。”柏林市政規劃和建筑委員會主席柏策爾教授這樣介紹柏林市的規劃經驗。對于中國城市規劃項目,他的主要理念是:整合居住和工作場所;居住、辦公、購物等功能區域混合;合理規劃公共交通;電動自行車、電瓶車、自行車分道行駛;“鬧靜分區”。
中國的城鎮化將逐漸釋放潛能,帶來巨大市場需求,中國的城鎮化進程和“智慧城市”建設將成為中德合作新亮點。德國在應對城鎮化挑戰,特別是治理污染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在環保節能、提高能效、電動汽車、垃圾和污水處理等方面擁有先進技術,雙方完全可以實現互利共贏。
中國駐德國大使史明德指出,去年兩國政府發表了《中德合作行動綱要》,明確提出愿在中德城鎮化伙伴關系框架內進一步深化合作,共同應對城鎮化帶來的經濟、社會和生態等方面的問題與挑戰,這將為中德合作開辟新領域、增加新動力。
“柏林市的發展經驗,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是少建大樓,多種大樹;二是低碳、綠色出行。”北京市政協副主席趙文芝表示,北京市將利用參加柏林亞太周的機會,汲取德國、柏林以及亞太其他城市的發展經驗,推動中德在更深層次、更廣領域開展務實合作。
北京市擁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文化底蘊,如何保護歷史文化街區也是北京“智慧城市”發展的重要課題。北京市東城區歷史文化保護辦公室主任劉景地與在座嘉賓分享了五道營胡同重獲新生的成功案例。德國姑娘伊內絲·布魯恩是一位受過專業訓練的自行車運動員和自行車技巧表演者。她在2001年訪問北京后,就深深地愛上北京的胡同。2004年她遷居北京,在五道營胡同開了中國第一家死飛自行車店。“布魯恩就是因為喜歡北京胡同的獨特韻味,才選擇在此開店,也正是因為她這樣的市場個體的智慧創造和多元文化的交融,使得沉寂的五道營聲名鵲起,成為傳統文化和異國風情相交融合的特色街區,吸引了眾多國內外游客。”
經過升級改造,五道營的環境得到了整體提升,基礎設施更加完善,客流量較改造前增長了11倍,古老的胡同呈現出勃勃生機。目前,這一地區有38個國家的160多位外籍人士常年居住,與這里的居民一同生活工作,享受著全新的文化認同和北京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