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是工信部部長苗圩,這兩天又是國家發改委,先后到銀川的國家部委,聚焦的都是銀川的信息產業,而智慧銀川則是國家發改委的關注重點。盡管銀川智慧城市處于起步階段,基礎設施仍在建設當中,但由于城市規模極具實驗性,因此成為最快落地的城市。
之所以這樣講,是因為銀川城市大小和人口規模剛剛好。首先城市資源相對集中,可以在基礎設施建設上進行最低成本的投入。其次是人口規模適中,不到三百萬的人口居住相對集中,體量大小剛剛好,可以在短期內用同樣的規則塑造智慧城市。
更重要的,則是銀川有著政府與企業之間的良好合作,市政府與中興通訊完全想到了一起,甚至是不謀而合,從而構成了銀川智慧城市的“天時地利人和”。
向更長遠看,以大數據中心和城市無線網構成的智慧城市,還可以在諸如數據服務、游戲產業等方向拓展空間,甚至可以因此進入資本市場,懸念頗多。而在工業轉型的大背景下,這樣的服務可以滿足2.5產業的發展和工業信息化的變革。
如果就眼前來看,可以更多地服務于普通市民。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過往的智慧城市概念,往往集中在行政執法領域,真正讓市民感受到的服務并不多。在“城市局域網”的架構下,我們可以有很多便捷上網的方式,只要不離開銀川,我們就可以隨時隨地快速接入互聯網。
銀川智慧城市的建設應該說是具有遠見的,一方面是經濟轉型的需要,另一方面是企業解決方案的落實,對于全國其他城市而言,都有著很好的借鑒意義。或許,我們真的可以這樣說,2015年是銀川的智慧城市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