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智慧揭陽采用“產業向園區集中、園區向城鎮集中”模式,初步形成20個區域產業特色鮮明、創新集聚效應明顯、產業鏈條配套服務完善的園區,具備良好的發展基礎。因為從智慧園區入手,與工程應用相結合,更容易落地。
記者:如何正確理解智慧城市理念?
陳佳實:任何歷史階段提出的新概念、新思維都不是憑空臆想出來的,都有其時代背景和技術背景,同時也離不開人對世界、科技認識能力,離不開各個國家、各個地區、各個城市的經濟發展水平和科學技術發展現狀,與智能化技術水平相關。
所以針對智慧城市的規劃建設,個人認為應遵循兩項原則:一是,理念在先,應用在后,理念推動應用,應用服務理念;再者,規劃設計在先,具體設計在后,工程實現在后。智慧城市是新理念、新思維,也是現代城鎮化建設的新模式。IBM提出了智慧建筑(SB),智慧城市(SC)和智慧地球(SE)的三層架構,根據中國國情,我們提出四層架構,即SB->SC(智慧社區或園區)->SC->SE,并以社區為切入點、突破口。IBM提出了物聯化、互聯化、智能化以及物聯網、互聯網、智能網三網融合,我們增加了視聯化和視聯網多網融合,因為智慧城市的主要特征是基于物聯網、視聯網、移動互聯網和智能網多網融合以及大數據、GIS等核心技術。
智能建筑是智慧建筑的基礎,智慧建筑是智慧社區的基礎,智能化強調技術手段,智慧化強調人的創新、人的智慧,智慧化推動智能化創新發展。
記者:智慧城市遲遲難以落地原因?
陳佳實:從2010年以來來,各個城市相繼提出建設智慧城市,然而不少城市停留在概念,遲遲難以落地。
智慧城市過大、涵蓋各個行業、各個專業技術領域 ,包括智慧交通、智慧電力、智慧醫療、智慧政務等,智慧地球更是遙遠的事,因此只能從大的目標方向上提要求、做頂層設計;
由于智慧城市過大,牽涉面廣。頂層設計與實施聯系不緊,或者難以實施。頂層設計(規劃設計)多是從上往下設計,而工程實施則往往從下往上實施,由此造成設計與施工脫節;
智慧城市相關標準還在制定完善中。智慧城市的規劃設計需要統一的技術標準做支撐。目前全國智標委會等單位都在開展智慧城市標準體系的課題研究,梳理智慧城市建設所需的基礎標準、通用標準及專用標準,研究制訂智慧城市評價指標體系;
投資過大,投資款項無法落實。智慧城市項目的總體投資額是非常大的,如果依靠單一的部門或政府財政是很難實現正常的資金運轉。目前,大部分的開標的建設項目都是采用BT或BOT模式,且沒有預付款的,讓不少有意參與智慧城市項目的建設者感到頭痛。
記者:在您看來,如何才能讓智慧城市建設落到實處?
陳佳實:從廣東省智慧城市建設經驗來看,反而是一些小城市率先取得突破,如廣東揭陽從智慧園區入手,根據揭陽的經濟、工業特點, 根據智慧城市的上述大目標,提出建設20個各具地方特色的智慧城市產業園區。
智慧揭陽采用“產業向園區集中、園區向城鎮集中”模式,初步形成20個區域產業特色鮮明、創新集聚效應明顯、產業鏈條配套服務完善的園區,具備良好的發展基礎。所以,我們在智慧建筑與智慧城市間增加一層智慧園區(或社區)。因為從智慧園區入手,與工程應用相結合,更容易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