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以互聯技術為代表的信息技術革命正在拉開信息時代的序幕,在此過程中,信息化城市的崛起成為必然。而信息化城市的最高表現形式,就是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是什么?它實質上就是人類城市活動的信息,匯集成為一個城市在信息空間的一個映像,今天的城市,實際上有兩個部分構成,物理的世界和虛擬的空間。城市物理空間和信息空間的互動,為城市的變革創造了新的動力,由此誕生了一個新的概念:CPS(Cyber Physical Systems)。用虛擬信息空間來影響、改造和驅動物理城市,就是智慧城市,智慧城市既是目標,也是一個過程。這樣看,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沒有信息化就沒有現代化”,恰是反映了CPS對當今世界的影響。
幾千年來,中國一直是個傳統農耕大國,1978年德國98%的人口居住在城市,當時中國只有19%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即使經過30多年的變遷,中國仍然有近一半人口居住在城市之外。因此,面對今天智慧城市的需求,西方城市的目的和訴求與中國有著很大的不同。
對于西方來說,城鎮化和工業化早已實現,如何再次釋放城市的活力,是智慧城市研究和實踐的關鍵。
中國正在經歷全球經濟一體化環境下的工業化、農業現代化、信息化、城鎮化,是一場四重疊加的歷史變革。從有利的角度來看,中國如果抓住這個“新四化”的歷史機遇,那么我們就能擁有后發優勢,借鑒西方工業化和城鎮化的經驗,少走彎路,快步直達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智慧城市的新目標。
但從現實角度來看,我們今天要實現的智慧城市建設,要比西方國家有更多的復雜性,更多的差異點,更多的階段性。對于中國當前階段,智慧城市要做什么,經過幾年的試點和實踐,從中央到地方都已經形成基本共識,那就是以改善民生為核心,以民生服務為抓手,并以中央政府決策的方式在全國推開,或可以收到成效。
展望未來,人類終將生活在城市,尤其是生活在智慧的城市,中國也不例外。
智慧城市為每個生活在城市的人,帶來了更多的公平、更多的參與機會,更多的電子政治成分,帶來了更多的幸福和經濟的可持續繁榮與發展,將推動中國“新四化”的建設。每個市民也有義務和責任參與城市的共建。因此,美國智慧城市學者Anthony Townsend在其著作《智慧城市》中強調:“全世界最智慧的城市,就是你所居住的城市。草根與社群的科技參與,將是改變城市的主要力量!”
此言一語中的。中國智慧城市建設和運營的探索者們,也應努力踐行以人為本的理念,讓每個公民積極參與其中,共同營造美好的智慧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