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靠近一棟建筑,大門會自動滑開;當你進入一間房屋,室內燈具會自動亮起;當你在屋內運動,恒溫器會自動啟動空調;當你隨意走動,動作感應監控攝像頭會慢慢轉向并跟蹤你……這些場景也許你已經習焉不察,然而在并未遠去的若干年前,它們都不可思議。安東尼·湯森在《智慧城市》一書中,以如此開篇引導我們進入他侃侃而談的情境之中。
所謂“智慧城市”,就是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實現城市智慧式管理和運行,進而為城市中的人創造更美好的生活,促進城市的和諧、可持續成長。
以《智慧城市》為書名的同類書籍在網上能搜索到四五種之多,這些書主要從管理與技術層面探討建設智慧城市的目標、路徑與方法,未免顯得有些“冷冰冰”。安東尼·湯森的《智慧城市》與這些同類書籍迥然不同,它除了也從管理技術層面詮釋智慧城市,更是通篇貫穿強烈人本城市理念。作者指出,互聯網與信息化是智慧城市的動力支撐,而人性化是智慧城市的靈魂。在書中作者更是以摩爾多瓦為例,指明了智慧城市的建設路徑。摩爾多瓦坐落于羅馬尼亞和烏克蘭的群山之中,是一個狹小的內陸國家,曾經一度淪為歐洲最窮的國家,在十年前摩爾多瓦的經濟趨于癱瘓,1/4的青壯年遠走他鄉。然而短短幾年時間,在世界銀行的幫助下,摩爾多瓦借助智慧城市建設不僅使經濟極大復蘇,而且也使國家走上民主發展道路。
作者認為,智慧城市不僅在于科技在社會生產生活中的廣泛運用,也不僅在于科技給生活帶來的空前便利,更在于市民公共參與意識與能力。用美國城市規劃專家簡·雅各布斯所言“只有在所有人都參與建設的前提下,城市才能為所有人提供一些東西。”作者強調,智慧城市必須具備包容性。另外,智慧城市還是具有溫度和充滿溫情的城市,彰顯容納窮人或邊緣人的氣度,盡力幫助窮人找到改善生活的機會。
智慧城市理念,對世界特別是中國發展綠色經濟具有重要戰略意義。智慧城市需要智慧經營。如今中國北、上、廣、深等特大城市,大量人口涌入,其速度遠快于城市的物質供應和社會基礎設施擴建所能承受的程度,隨之產生諸如住房、教育、醫療資源匱乏等問題。這給城市可持續發展造成瓶頸制約。截至2013年底,中國有農民工2.69億人,而且每年還在以600萬人左右的速度遞增。與其說農民工在務工城市未能享受到與戶籍市民同等待遇,是因為存在身份歧視,不如說是城市整體資源供給不足所致。城市管理者要從人口有序落戶、產業梯次轉移與升級、大刀闊斧推進城市更新等方面用心經營,智慧城市美好愿景才不會落空。
智慧城市最關鍵的還是政府機關擺脫文書盛行的官僚體制,提高政務工作信息化水平,一個自覺運用前沿科技的政府,才有能力主導智慧城市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