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數據賦予浙江交通智慧眼
責任編輯:editor006 | 2015-01-09 15:27:54 本文摘自:中國交通新聞網
浙江云計算大數據展示圖。
假設您是一名自駕游達人,您有沒有想過,交通運輸管理部門可以通過移動基站了解您所在高速公路路段的通行狀況,在路途中為你導航出一條更為快捷通暢的出行路線。
假設您是一位經常出差的商人,擔心搭乘長途客車遠行不放心,您有沒有想過,通過車載攝像頭實時傳輸的畫面,應急指揮監控平臺可實時掌握車輛運行情況,一路“透視”長途安全線。
假設您是交通管理、執法人員,您發現城區的士空車滿街掃,機場鐵路客運站停靠點卻人滿為患無車坐時,您是否考慮過如何實現連續運輸協調聯動服務?
依靠大數據,以上問題都能得以解決。
在交通運輸領域中,無論是交通基礎設施、交通運行狀態還是交通服務對象和交通運載工具,每時每刻都在產生著大量的數據。從大數據的思路和角度來看,這些都是正待挖掘的寶藏,可以揭示出更多規律性的東西,為交通決策和服務帶來新的解題思路。
近幾年,浙江省交通信息化快速發展,積累了大量行業數據資源,特別是大部制改革后,又陸續整合了鐵路、航空、城市公共交通等相關部門的多類數據。浙江交通運輸行業以“技術創新、智慧引領、行業帶動、區域合作”為宗旨,著力加強交通運輸運行狀態的可視、可測建設,拓展信息系統應用面,深化數據實時準確采集和信息化標準規范建設,將交通運輸真正帶入“大數據時代”。
智慧出行微時代
如何便捷出行歷來是民生問題。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迅速發展,人們“出行”的觀念正在發生轉變。從最初的“逢人問路”到查看交通地圖,到查詢公交車牌,到撥打114咨詢電話,再到互聯網搜索——這一切都說明,只有掌握大量的出行信息,才能在出行時居于主導不至茫然,更說明了信息量的大小決定了公眾出行的便捷程度,兩者成正比。
“借助微信公眾服務號,讓老百姓享受交通大數據分析所帶來的‘無限便捷’,這將是出行觀念轉型下的‘驚人一瞥’,也是將大數據引入交通出行領域中的一次試航。”浙江省交通信息中心研發人員告訴記者,今年國慶前夕,該中心采用移動基站大數據分析結果推出了“浙江交通出行”微信公眾服務號,發布高速公路實時通行狀況。據了解,這項技術在高速公路的應用是全國首創,并在世界上居領先地位。
“只要在微信中輸入‘浙江交通出行’搜索,就可以關注到這個微信公眾服務號。”隨著研發人員的示范操作,記者在自己的手機中添加了這個微信公眾號,驚喜之余,的確感受到它的魅力所在。
它是一款多功能的微信公眾服務號。隨著指尖的層層跳躍,記者很容易掌握它的功能運用:橫向板塊與縱向板塊。所謂橫向板塊,依次是“微行浙江”、“綠色出行”、“航空鐵路”;縱向板塊則依次顯示“實時路況”、“易堵路段實況”、“高速應急救援”、“長途客運”、“高速通行費查詢”、“航班狀態”、“列車查詢”、“公交巴士”、“軌道交通”、“公共自行車”。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只要點擊其中一項功能就能立即體會到便捷所在。例如,點擊“長途客運”功能,選擇出發城市和抵達城市,按下“查詢”鍵,就能立即顯示出當天的所有班次,包括準確無誤的始發時間和抵達時間。
在多款功能中,最奪人眼球的是“公共自行車”功能,它能顯示出全杭州市區內所有的公共自行車停放點。只見手機屏幕中跳出杭州城區地圖,上面密密麻麻地標注著綠色的自行車圓形符號就表示停放點。當使用者按下其中一個綠圓點時,它會清楚地標注出使用者的具體位置,并指出距離最近的公共自行車停放點。這一功能不禁讓記者感慨萬分,“想想每天有多少選擇綠色出行的市民為找不到停放點而發愁,或者為借不到公共自行車而發愁,而現在有了‘浙江交通出行’微信公眾服務號,這一切將堪稱完美。”
“這些都是信息技術在交通出行領域中的完美實踐所帶來的碩果。”浙江省交通運輸廳總工程師任忠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浙江交通與阿里云、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展開深層合作,浙江交通公眾服務系統在推出微信公眾號的基礎上,明年適應形勢發展,將推出浙江交通出行APP版及新版網站,為老百姓提供更多的查詢服務,以提高浙江的交通信息化服務能力,實現交通信息資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一盤棋效應。
智慧監管保平安
隨著全省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便捷、安全的交通出行日益成為老百姓的重要訴求。如何在重大節假日和惡劣天氣條件下,保證人民群眾安全暢通出行?
2013年年初,浙江省人民政府成立了以交通、公安、海事、氣象等12個職能部門為成員單位的省綜合交通應急指揮部,該指揮部辦公室設在浙江省交通運輸廳。
浙江省綜合交通應急指揮部對全省節日期間道路、水路、航空、鐵路運輸和城市交通實行綜合指揮協調,全面加強雨雪冰凍天氣及公路大流量條件下運輸保障和安全監管工作。
為了更好開展應急指揮工作,省交通運輸廳于2013年5月成立浙江省綜合交通應急指揮中心,作為省綜合交通應急指揮部工作平臺。該平臺利用大數據、物聯網、互聯網等技術,在一年多的時間中,不斷整合公路、鐵路、水運、航空等視頻,現已達8300多路,利用多種定位技術,對車、船、飛機進行實時監控,真正實現了將“天上飛的、路上跑的、水中游的”納入到監測、指揮范圍,促進了信息流在各種運輸方式上的無縫銜接,實現海陸空大交通的監管格局。[page]值得一提的是,浙江省交通信息中心利用云計算,將所有車輛的行駛狀況信息實時采集匯總,并進行智能管理分析,拓展了全省高速公路路網交通信息采集覆蓋面,為交通管理部門交通指揮、交通組織管理、應急處置突發事件提供了信息支撐,加大了高速公路路網運行監管力度,提升了高速公路交通管理和應對突發事件能力。
浙江省綜合交通應急指揮中心成立一年以來,成功舉辦了省綜合交通應急演練,圓滿完成重大節假日小車免費通行、防御雨雪冰凍災害和抗擊臺風等應急保暢任務,尤其是在2013年與“菲特”強臺風的斗爭中,第一時間靠前指揮、綜合協調,打通救援生命線。中央電視臺對“抗‘菲特’應急救援行動”進行了現場直播。
年底將至,如何杜絕長途客車和危險品運輸車在運輸過程中的危險?浙江交通運輸部門早有準備,與浙江省公安廳合作,進行數據共享。交通與公安大數據共享合作在全國具有借鑒意義。雙方通過整合“兩客一危”、出租車、普通貨車、船舶、經營業戶、電子路單、個體經營者及 GPS 等信息,并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實現對重點營運車輛、經營業戶、GPS 運營商的監管,同時依托于地理信息服務平臺,實現對重點車、船的實時動態監控和歷史軌跡回放。
智慧治堵更高效
有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上半年,浙江機動車保有量為1484.3萬輛,駕駛人員總數1442萬人(汽車駕駛人員總數1242萬人),汽車總量突破1000萬輛,其中民用汽車數量位居全國前三甲。“這種增長勢頭給治堵產生不小的壓力,也等于說,浙江全省4647萬總人口,平均每3人就擁有一輛浙江牌照的機動車。除去未成年人和老年人,中青年人群成為駕駛機動車的主群體。”浙江省治堵辦的相關負責人表示,如何減少機動車出行率,緩解擁堵路段,增強路網整體的利用率,并將“機動出行”導向“公交優先”機制,是浙江省去年實施“治堵”戰略以來一直在攻堅的一道關口。
“研發大數據分析應用并實現在治堵上的突破,也許是邁過這道關口的有力之舉。”浙江省交通信息中心主任、教授級高工韓海航告訴記者,目前浙江省交通信息中心正進行一種新嘗試,目的是利用“智慧交通”理念促進治堵模式的轉型,有效地迎合“駕駛一族”的信息接收方式,才能讓疏堵變得更高效、更人性、更智慧。
目前,在信息經濟的驅動下,浙江交通不斷利用信息技術創新治堵模式,從交通大數據入手,通過移動通訊網絡讓公眾分享“智慧治堵”的碩果,并促進“公交優先”機制。
據介紹,大數據分析應用是通過移動通訊基站來實現數據分析,也稱作“手機大數據分析應用”。
“現在,智能手機作為移動通訊的主要載體,它的受眾群正好與機動車駕駛主群體在年齡段上相吻合,主要在18周歲以上、60周歲以下的年齡層。”韓海航表示,將治堵模式轉移到手機移動終端上的一大優勢是讓“駕駛一族”能夠實時監測到路網擁堵路況,及時發現擁堵情況,預知哪些路段可以通車,哪些路段擁堵不易行車,這也是降低機動車出行率和智慧疏導的最佳方式之一。因此,手機大數據分析應用為治堵模式轉型提供了一大契機。
據介紹,實時播報路況僅是手機大數據分析應用的優勢之一,而完整全面地查詢公交出行情況是其另一大優勢。
“比如說,在公交優先機制下,我們將公交車、公共自行車、地鐵、水上巴士、出租車等大數據進行分析應用,從而讓公眾通過手機第一時間獲取相關信息。”研究人員介紹說,交通運輸部提出“智慧交通”的應有之義,就是讓公眾第一時間獲取準確的公共交通信息數據。浙江充分發揮公交優先機制,攻克世界性難題,彰顯“智慧治堵”的浙江實踐。
記者了解到,截至目前,浙江省交通信息中心研發的手機大數據分析應用已經實現在杭州繞城、滬杭、杭金衢三條高速公路的擁堵預測分析,并取得卓佳的效果,明年預計將實現浙江全省全部擁堵點的全覆蓋。此外,該項應用已計劃在杭州主城區實現公交系統監測全覆蓋,接下去,監測覆蓋范圍將不斷擴大,并在省內各大城市陸續推廣,最終實現全省覆蓋。
智慧物流助轉型
經貿大省浙江,原本是一個資源相對匱乏的省份,自京杭運河漕運時代開始,浙江的發展就更直接得益于物流活躍,拉動市場繁榮至今。在進入互聯網新經濟時代后,浙江人越發認識到物流之于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國家交通運輸物流公共信息平臺應運而生。
國家交通運輸物流公共信息平臺是由交通運輸部牽頭、多方共建的一個物流單據和服務電子交換基礎網絡,為企業提供信息交換、信用共享、物流跟蹤、物流行業監測等服務。該平臺通過促進物流信息互聯互通,以提高物流組織效率,年降低汽車油耗38%、降低社會物流成本5.5億元。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向供應鏈延伸是該平臺的發展方向,融合電子商務讓平臺充滿活力。今年7月22日,國家交通運輸物流公共信息平臺管理中心與阿里云計算簽訂框架合作協議,將推動相關產品及應用逐步遷移至阿里云計算平臺。雙方還將開展大數據合作,挖掘物流數據的深層價值,更好地服務國計民生。
根據協議,雙方先期將重點推動危險品電子路單監管系統遷移上云,同時積極研究探討基于Oracle數據庫的交換軟件、物流軟件及其他一些應用改造上云的可行性方案。
目前,依托該平臺實現互聯的企業近30萬家,業務單據交換量已累計超過8億條,日交換量最高達200萬條。與阿里云的合作,將有效提高該平臺的交換數據承載能力。與傳統IOE(IBM服務器,Oracle數據庫,EMC存儲設備)架構相比,云計算架構可以實現快速部署,大幅降低IT成本,并讓大數據分析成為可能。
阿里云擁有全球最安全、最高速的云計算平臺,也是中國政務云領域最具實力的基礎設施服務提供商。在云計算的應用上,浙江省交通運輸廳是省級部門規模最大、應用效果最好的單位,是全省政府行業的應用典范。早在2013年,省交通信息中心就積極與阿里云開展合作,借助阿里云平臺的資源共享、團隊服務、安全保障等優勢,整合、升級全省視頻整合平臺、地圖服務平臺、綜合分析平臺、郵件服務平臺等,全面布局云計算應用,并與阿里云等聯合發起成立中國第一個云計算生態聯盟——云棲小鎮聯盟,共同參與推動云計算的發展。
智慧檢測節成本
通過車上乘客使用手機與不同手機基站切換信號的速度,得出高速公路上車輛的即時速度;當檢測到某車輛在高速公路上停止行駛,而同一條路上大部分車輛速度下降,那么就可以推測這一段路上可能出現事故或擁堵,通過及時發現異常路況,便于及時處理事故,并通知后續車輛提前分流……
今年,浙江省交通信息中心自主研發,利用移動通訊基站數據的大數據分析技術在省內高速公路路網應用,率先實現省級高速公路路網的實時交通信息檢測,測算精度達到80%以上。
該成果經清華大學、同濟大學、交通運輸部等相關單位專家、學者的鑒定,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經測算,相對于傳統在高速公路上監控布控的建設方式,可節約直接投資80%至90%,大大縮短實施周期,在2至3個月內即可完成交通大數據采集工作。
“由于目前使用車輛檢測器為露天24小時,受雨水、冰雪、泥沙、沙塵和陽光直射等干擾影響,使得這些檢測傳感器以及安裝檢測傳感器的裝置不可避免地出現一些難以克服的嚴重缺陷,最后導致檢測失效。”浙江省交通信息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在運營維護期間,相較車輛檢測器至少每3個月對設備進行一次運維調整,手機大數據采集方式能夠大幅度節約運營維護成本,并且無需更新替換設備,產生重復建設成本。
在當今的技術支持下,大數據的意義已不僅僅只是預測結果、改善交通狀況,更重要的是帶給決策者一種全新的思維方式:利用已知的現在去預測未知的未來。基于手機大數據的高速公路路況信息,駕乘人員能夠根據實時路況信息,選擇合適的出行路線和出行時間,縮短高峰時期5%至10%的出行時間,減少2%至10%的燃油消耗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