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預約門診,不需起大早排隊掛號;醫生在系統下處方后,信息自動傳到藥房,藥房機械手智能取藥,藥等人,而不是人等藥;自助終端解決各種排隊需求,掛號、繳費、化驗、出院……這是聯想集團在第十六屆高交會上展出的其為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推出的智慧醫療解決方案。
“我們能有效解決病人掛號排隊時間長、看病等候時間長、取藥排隊時間長、醫生問診時間短,這‘三長一短’問題,提高醫院運行效率。”聯想集團的崔麗杰說。
中興通訊、中國電子等也在這次高交會上展出了其在智慧教育、智慧醫療、智慧交通和電子政務等方面的解決方案。這些信息顯示,隨著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信息技術的發展,智慧城市在中國正逐步從概念變為現實,并有望借助國家政策紅利迎來爆發期。
“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至2020”提出推進智慧城市建設。發改委和工信部等部門聯合發布了《關于促進智慧城市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智慧城市2.0時代的頂層設計方案,提出到2020年中國將建成一批特色鮮明的智慧城市。
“這些政策的出臺,體現了國家對智慧城市建設的大力支持,也為智慧城市建設發展指明了方向。隨著政策紅利的釋放,智慧城市將迎來新一輪快速發展的機遇,并輻射整個智慧城市的產業鏈。”工業和信息化部軟件服務業司巡視員李穎說。
李穎表示,未來智慧城市建設的全球市場規模預計為40萬億美元,中國估計將有4萬億人民幣市場規模。
美國國際數據公司(IDC)助理副總裁武連峰介紹說,IDC的報告顯示,2014年中國智慧城市的市場規模會達130多億美元,其中不包括基建和自動化設備,而是傳統的一些ICT相關的硬件、軟件服務。到2020年這個規模會達到280多億美元。
不過,參與高交會智慧城市展覽和論壇的業內人士認為,中國智慧城市建設發展,還面臨若干挑戰。
“現在有些地方忽視了建設智慧城市的基本條件,盲目上馬;有些地方追求高大上,喜歡戴帽子;有些地方渠道單一,模式陳舊,過度依賴政府的力量而忽視市場的力量;在網絡和信息化的安全方面,重視不夠和過度超成本應對又同時共存。”國家信息中心常務副主任杜平說。
杜平認為,要讓智慧城市變為現實,各地政府需要打破各部門之間的信息孤島,大數據所依賴的數據開放和共享的步伐要加快。此外,政府購買服務將成為一個趨勢,通過采購來支持第三方平臺機構的大發展。
武連峰表示,未來中國政府需要大力借助市場力量共同推進智慧城市建設。 “中國已經有2000多家服務提供商來建設智慧城市,我們需要在這里面尋找差異化,另外就是政府在智慧城市當中投資會越來越少,而市場化的力量將會成為主流。未來智慧城市會向特色化、差異化發展,中小城市也會有很大的發展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