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一代信息技術日臻成熟的背景下,智慧城市將成為信息化與城鎮化的最佳契合點,但在實踐過程中,智慧城市建設可能出現重項目輕規劃、重重點輕需求、重技術輕制度、重引進輕研發、重挖掘輕整合等問題,因此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充分發揮政府有形的手和市場這只無形的手的作用,推進新型城鎮化和智慧城市協調發展。
認清智慧城市發展大勢
城市的出現,是人類走向成熟和文明的重要標志。幾千年來,城市不斷發展演進,形成相對穩定的模式。在改善人類生活的同時,由于城市規模的擴張和需求的多元,城市發展面臨越來越多的挑戰。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隨著信息化與互聯網的深度融合,人類正在步入一個嶄新的智慧時代,社會生產、人們生活發生革命性的變化,對城市運行、管理、服務既帶來新的沖擊,也注入了新活力。在機遇與挑戰面前,創新城市發展,提升城市品質,增進居民福祉,是城市領導者、管理者都將面對的重要使命。
上個世紀末,有人提出數字城市的概念,試圖以計算機技術支撐城市發展,但由于技術方案與現實需求難以結合,難以落地,大多停留在思路層面。時至今日,互聯網特別是移動互聯網,大數據技術的大規模應用,賦予了城市新的能量、新的生命。一些國家相繼提出智慧城市戰略。例如:歐盟提出了“智慧城市與社區歐洲創新伙伴行動”,旨在實現“智能增長”、“可持續增長”和“包容性增長”;新加坡推出了“智慧國2015計劃”,旨在提升政府治理效率,提升創新發展能力。這些戰略舉措都是以智慧城市建設為重要支撐,推動城市經濟結構、組織形式和管理體制的調整優化,增強城市集聚經濟人口能力和輻射帶動作用。
今年3月,黨中央、國務院批準實施《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明確提出新型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和農業現代化要同步推進,深度融合;明確提出推進智慧城市建設及發展方向。近些年來,有關部門從技術研發、標準制定、試點示范等方面開展了大量工作,許多地方從實際出發進行了積極實踐。統計表明,全國所有副省級以上城市、89%的地級及以上城市,47%的縣級及以上城市都提出要建設智慧城市。有的已經取得了一些效果,積累了一些經驗,有的已在探索之中。但也要看到,智慧城市建設中出現的一些問題,主要是缺乏頂層設計和統籌規劃,發展理念和路徑不清晰,實際應用效果不明顯,體制機制創新滯后,網絡安全隱患嚴重,盲目建設現象突出,等等。
把握智慧城市發展內涵
智慧城市是一個要素復雜、應用多樣、相互作用的綜合性系統。作為一個正在發展演化的新生事物,盡管人們認識不盡相同,但對其主要特征和建設目標,應當有一個基本把握。所謂智慧城市,就是充分運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空間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構建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和服務的智慧化體系,實現城市化與信息化高度融合的更高級城市形態,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我們要準確理解和把握中國智慧城市發展的內涵,重點把握好四個“新”。
第一,智慧城市是城市發展的新理念。美歐國家是在經歷了大規模工業化、城市化進程后,開始建設智慧城市的。而我國正處于工業化、城鎮化深入發展階段,城市建設仍將持續相當長一段時期。我們要在信息化大背景下,謀劃城市創新發展。智慧城市建設,要有互聯網思維,使新一代信息技術成為最具活力的元素,與城市發展同頻共振。要通過智慧城市建設,增強城市規劃的科學性和前瞻性,推動構建現代化的產業發展體系、完善智能化的基礎設施體系,建立普惠化的公共服務體系、支撐精細化的社會管理體系、形成宜居化的生態環境體系。這是解決當前主要問題的重要抓手,也是發揮后發優勢的路徑所在。
第二,智慧城市是城市運行的新模式。要廣泛應用物聯網,通過打造一體化的時空信息平臺、基礎設施網絡和信息處理中心,及其重要數據信息統籌融合、分析應用,實現對城市運行的全方位、全過程的指揮調度。智慧城市建設,要形成一個全面感知、交叉互聯、智能判斷、及時響應、融合應用的城市運行新模式,實現物理分散與虛擬集中的有機結合,優化城市空間結構、降低資源消耗水平,提高城市運行效率。要促進生產方式網絡化共享、集約化整合、協作化開發和高效化利用,逐步建立以用戶為中心的創新制造生態系統。
第三,智慧城市是城市管理的新方式。信息社會下,隨著我國城市規模的擴大、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管理的難度越來越大,服務的壓力越來越大,傳統的方式難以適應。要加大信息數據共享力度,運用大數據等技術,實現精細化、精準化管理。形成“用數據說話、用數據決策、用數據管理、用數據創新”的城市管理新方式。有效提升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務的普適性、可及性和針對性。在教育、醫療、就業、社保等關乎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重要領域,努力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四,智慧城市是城市建設的新機制。智慧城市是信息技術推廣應用與城市發展方式轉型的交會。信息化帶來的城市管理和服務模式的改變,已然倒逼城市建設機制的創新。智慧城市建設,需要政府、企業和社會各界形成共識、形成合力,不僅僅是一個技術方案問題、項目建設問題,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和服務體制改革,涉及系列如何正確處理政府與市場的關系等重大問題,在這一過程中,發揮政府規劃和引導作用的同時,必須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放開準入、放開市場,通過特許經營、購買服務等多種形式,引導社會力量、鼓勵社會資本參與智慧城市建設,建立新機制,開創新局面。
破解智慧城市發展難題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智慧城市建設要堅持問題導向、堅持目標導向,采取針對性措施,破解發展難題。
要破解設計局限化的難題。智慧城市建設,不能只謀一域,也不能貪大求全、照搬照抄。各地經濟社會發展基礎條件不同,路徑也不盡相同,必須把有限的資源投入到亟需解決的問題上,必須把老百姓的感受切實放到第一位。從城市發展戰略的全局出發,做好頂層設計,十分重要。在此基礎上,可以聚焦重點,區分輕重緩急,統籌開展工作。此前,有關部門,在城市規劃管理信息化、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智慧城市關鍵技術體系和標準、地理信息資源平臺和智慧旅游應用等多個領域開展了智慧城市試點。這些工作都很好,各地方既要結合自身需要有選擇的開展相關工作,也要善于統籌做好頂層設計。
要破解信息碎片化的難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今世界,信息流引領技術流、資金流、人才流,信息資源日益成為重要生產要素和社會財富。智慧城市建設應用是關鍵,信息資源也關乎一個城市的綜合競爭力。但從現實情況看,信息資源的開放、共享、利用還是“硬骨頭”。要解決好這個問題,必須從體制機制入手,建立制度保障。
要破解建設空心化的難題。智慧城市建設不能只著眼于應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這些“高大上”的工程建設,只看重技術的“高精尖”,不注重實際效果。以往城市信息化工程大多是以政府投資為主,有的并沒有起到提高城市運行管理、公共服務水平的作用,也缺乏建設、運營和管理的長效機制作支撐,最終導致智慧城市成為“標簽”式的政績工程和形象工程。面向未來,智慧城市建設一定要綜合考慮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先進性和適用性,堅持需求牽引,大力提升自主創新能力;要注重應用實效,推動信息技術的深度應用、集成應用;要注重發揮創新型企業在智慧城市建設中的關鍵作用,注重培育政務信息化外包、公共云計算服務等新模式、新業態。
要破解安全脆弱化的難題。切實強化智慧城市網絡信息安全管理和能力建設。網絡安全事關國家安全。智慧城市高度依賴于網絡和信息基礎設施,面臨的安全風險和威脅,比互聯網的安全更為復雜,對經濟、社會的影響更為直接,必須高度重視。目前,很多城市還沒有明確網絡安全管理機制,表面看誰都在管,但實際效果不佳。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要求建設職能科學、權責法定的法治政府,完善網絡安全保護方面的法律。推進智慧城市建設,必須進一步明確安全責任制,切實解決有機構、缺統籌,有發展、缺戰略,有規模、缺安全的問題。必須從管理制度、設備審查、系統防護、信息保護、建設運維、標準規范等多個維度系統建立保障措施;必須實現全過程網絡安全管理,重要系統與網絡安全設施,要同步設計、同步建設、同步管理;必須采用安全可控的技術、產品、系統,確保要害信息設施和信息資源的安全。
創新智慧城市發展機制
建好智慧城市,關鍵還是要落到行動上,落到效果上,落到人民群眾的滿意度上。各地方政府是建設智慧城市的責任主體,既是建設的決策者,也是建設的執行者。中央各部門負責指導各領域、各行業發展,定位主要是從貫徹落實中央的重大戰略部署出發,統籌好區域化的智慧城市建設與若干經濟社會重點領域的發展關系。智慧城市建設的關鍵點就在于,要建立上下聯動、橫向協調的組織機制,目標明確、權責清晰的責任機制,公開透明、社會參與的監督機制。
要按照“評價指標指導建設,以評價工作規范管理,以評價結果促進落實”的原則,進一步明確智慧城市建設的目標,及時發現和解決智慧城市建設中的問題,改進工作方式方法,形成有效激勵機制。
推進智慧城市建設是一次歷史性的機遇。工業化加速了城市發展,信息化將深刻改變城市形態。面向未來,我們要深入實踐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通過政府、企業、行業組織和社會公眾的共同努力,打造一個充滿創新動力、創造潛力和創業活力的智慧城市發展新環境!